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八十六年度第七卷第三期
目  錄 封面
水中音傳陰影區的形成分析
以雙頻率處理法估測水下反射體大小之可行性
訪問榮工處曾處長元一談榮民工程與國家建設
利用浮沉台船製造防波堤沉箱案例介妱
中日港埠開發體制比較之研究(下)
職業潛水體檢標準及常見問題(續)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八十六年度第七卷第三期封面

水中音傳陰影區的形成分析
(第七卷第三期-技術研究)
摘要

 聲音是唯一能在海洋中長距離傳播的物理場,因此水中通訊、偵測、鑑別、分類,莫不以聲音為主要的工具,然而由於水中聲速受海水的溫度、 鹽度、深度之不同而異,使得水中聲音傳播的路徑非常複雜。有些區域因受特定條件的氣候或水文條件的限制而聲音無法傳達,稱為陰影區。 本文係對水中聲音傳播原理、現象及陰影區的形成,作一廣泛的分析,期能對聲納音傳和偵測限制之瞭解有所助益。

作者:林武文/中科院第三研究所萬象館
   李達億/中科院第三研究所萬象館   

以雙頻率處理法估測水下反射體大小之可行性
(第七卷第三期-技術研究)
摘要

 隨著地球全球變遷與其對全球海洋生態系的動力特性影響程度漸受重視,聲探處理技術中之雙頻率處理法(two-frequency algorithm),被規劃為二十一世紀新海洋生物觀測技術重點之一。本文除介紹該技術的原理與理論基礎外,亦藉由國外的實例說明,以作為國內海洋科技研究人員利用該技術的參考。


作者周世欽/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
   李明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


訪問榮工處曾處長元一談榮民工程與國家建設
(第七卷第三期-專訪)
摘要

 在公營事業民營化的一片呼聲中,國內最大的營建業者-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已靜悄悄地改善體質,從原本以議價方式爭取業務,成功地走進了工程競標市場,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本刊編輯委員會議決定在本期專訪榮工處處長曾元一先生。

  榮工處與中華民國海下技術協會關係密切,榮工旗下的海事工程隊是國內實力最雄厚的河海工程隊伍;榮工處副處長沈景鵬先生是本會前任理事長。對本會業務,榮工處一向支持甚多,到榮工處讓人有一種相當親切的感覺 。

 走進台北市松江路志清大樓的曾元一先生辦公室,幾幅搶眼的工程照片,讓人瞭然於這是一家世界級的大營建機構,台中港、蘇澳港、彰濱工業區鹿港區、沙烏地夏爾降坡道地路、吉達港塔台....精緻壯觀,氣勢非凡。

   


利用浮沉台船製造防波堤沉箱案例介紹
(第七卷第三期-技術研究)
摘要

  台灣為一海島,海運對其民生經濟甚為重要,政府為發展台灣經濟,開拓對外貿易,特別致力於港灣建設。 港灣的建設與天然環境及天候因素息息相關,對於工程之成敗影響甚大,所需費用甚為龐大。中華工程公司承攬之基隆港東堤 改善工程,位在基隆港外海,水深達37公尺,水流急湍,受東北季風影響,每年可工作日數僅為110天其堤防為一綜合式防波堤,需製放沉箱15座。 由於無乾船塢與臨海沙灘可資利用,經業主指定9.0M水深之碼頭為施工場所。承建沉箱方法,為利用浮沉台施工,有(1)浮船塢(Floating Dock)施工法與(2)浮台(Floating Dolphing)施工法兩種。

 上述兩種施工法曾與日商洽租浮船塢與浮台,租費甚為昂貴,且浮台施工法在我國已申請得專利施工權,須由日本拖運扺達台灣費時費力。 本公司所有鑒於此,特研究一套省錢又可行之施工方法。


作者:莊乾道/中華工程公司技術總顧問
        


中日港埠開發體制比較之研究(下)
(第七卷第三期-報導)
摘要

 港埠運輸系統是一個介於海上運輸與陸地運輸(乃至於海空聯運)樞紐的複雜運輸體系。 它涉及的層面廣及:國土開發(綜合開發計畫)、都市及區域計畫、交通運輸、市政建設、環境與能源、社會與產業經濟、產銷物流...等。 相關之學問包括:國土計畫、土地使用、運輸規劃、運輸工程(含港灣工程)、產銷物流體系、船舶設計、操船技術與航運管理等。 而”規劃建設”與”管理營運”之主管機關更與中央、省(縣)市政府有著密切的關連。

 近年來我國隨著經貿的成長、產業結構的轉型、所得的大幅提高...等因素使得民眾對生活品質與地方自治的訴求高漲。因此, 港埠之建設與相關事業的開發實為當前重要的公共建設課題之一。觀諸同屬海島型地理環境的日本,自從1950年港灣相關法規的公佈施行,歷經四十多年來的實證經驗,有許多值得我國在解決現階段港埠建設及未來發展兩方面有所借鏡之處。本文從系統規劃觀點來探討:當前我國港埠建設諸問題;中日港埠建設體系之比較;我國未來港埠發展之對策...等課題。

 本文從港埠政策及法規、組織體系、港埠建設五年計畫、審議制度及成員、港灣計畫宗旨及內容、土地政策及土地取得、港埠管理者之性質及機構、港埠財政...等方面,來分析台灣地區港埠建設體制之特質與經驗。並經由因果分析找出我國港埠建設之問題癥結,且針對整體規劃、港埠政策、組織制度及法規等方面提出未來發展之因應對策。


作者:黃文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職業潛水體檢標準及常見問題(續)
(第七卷第三期-技術研究)
摘要

 潛水人員在水下活動時,為了對抗水給予胸廓的正壓力-水壓(hydrostatic pressure ),需要呼吸各種含有高濃度的高壓混合氣體。除了面臨高水壓外,人員還要受到低溫、高溫、水中有害生物、體力消耗及心理恐懼等各種異常環境的挑戰。因此需要有強壯的身體,如心臟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才能作迅速而有效的調整。為了確定自己是否能正確執行任務和適應水中多變化的環境,職業潛水的朋友們都應該定期作體格檢查。


作者:牛柯琪、康柏皇、萬芳榮、陳紹原、林燈賦、黃坤崙/

   三軍總醫院海底暨高壓氧醫學部國防醫學院海底醫學中心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