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八十六年度第七卷第二期
目  錄 封面
海氣象觀測資料品質管制系統之建立
訪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黃榮鑑博士談發展我國海下工程技術之相關問題
我國海洋科技之發展方向與現況
97國際海事防衛展及海洋科技展參訪記要
減少挖泥產生懸移質之探討
我國加入WTO對海下工程之衝擊
側掃聲納能做什麼
中日港埠開發體制比較之研究(上)
異常氣壓危害預防與潛水/高壓室內作業技術研討會之綜合討論會記實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八十六年度第七卷第二期封面

海氣象觀測資料品質管制系統之建立
(第七卷第二期-技術研究)
摘要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所已成功研發出海氣象資料浮標系統及海氣象觀測樁系統,在軟硬體方面皆已達自動作業化標準。資料品管系統為組成作業化觀測系統的要素之一,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可信度高及正確的資料給使用者,為重要工作之一。本文旨在介紹資料品管系統中,維持高品質觀測資料的檢測方法與流程,資料品管以觀測資料的合理性、連續性及關聯性三者來作為檢驗原則,以台灣本土現有之實測資料修正美國資料浮標中心(NDBC)所採用的品管標準,並實際應用於現有的浮標及觀測樁系統上,冀能獲得可信度及正確性高的觀測資料, 供國內學界及工程界等應用。

作者:董東璟/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周恆豪/海儀科技有限公司系統經理
   翁俊鴻/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專任助理
   高家俊/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

訪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黃榮鑑博士談發展我國海下工程技術之相關問題
(第七卷第二期-專訪)
摘要

 黃博士榮鑑,台灣省彰化縣人,曾在家鄉省立員林中學唸初中,台中高工土木科畢業後曾參與台電達見水庫工程,後來又繼續升學,先後畢業於中原大學、台灣大學及美國愛荷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學成後,基於科學報國一種使命感的情懷,在很短的時間內,即放棄了優厚的待遇,回國加入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同時與台灣大學合聘擔任教學與研究工作,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民國七十八年海洋大學升格,借調海洋大學擔任理工學院院長,協助推動學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民國八十四年,他結束行政工作,專心投入研究領域,發表著作及論文甚豐,多次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頒給傑出研究獎。
 黃博士在學術上的涉獵是多方面的,在大學裡他唸的是土木工程,而在博士班專攻的是流體力學,目前的研究興趣除了流體力學之外還有海洋工程、海域污染擴散等。
 談起我國的海洋工程,由於我國過去的環境特殊,多年的實施戒嚴,阻礙了海洋工程的發展。解嚴之後,許多的禁令解除了,但是,濱海工業區的規劃與開發太過草率,為海岸保護帶來隱憂。目前,台灣有七個濱海工業區,加上一個雲林離島工業區。工業區主管單位似乎是只為開發而開發,不是因為需要而開發,例如,彰濱工業區開發完成的部分,至今仍甚少廠商購地建廠進駐,可見我國濱海工業區的開發已超出了需要量。


作者: 許盛隆/榮工處出版組組長


我國海洋科技之發展方向與現況
(第七卷第二期-會議資訊)
摘要

 國際知名海洋期刊SEA TECHNOLOGY 於1997年4月份當期,特別刊出「亞太地區各國海洋科技發展專輯」(SPECIAL ASIA-PACIFIC REPORT),由該刊總編輯David M. Graham與國際部顧問Joseph R. Vadns 專文引介亞太地區在進入21世紀之際,各國海洋科技之發展方向與現況,並邀請十二個亞太地區國家代表撰文,包括我國、日本、澳洲、中國大陸、庫克群島、夏威夷、香港、印尼、韓國、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及越南等。本會林祕書長文代表我國撰文"More Activities in Undersea Surveying &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繼台灣海洋科技與產業活動之重點,對台政府各相關部會推動之工作、學研界進行之國際合作計畫、海域油氣探勘工作,填海造地計畫及利用先進技術之海洋環境調查與氣候變遷研究等工作,以兼顧科技發展、利用海洋及環境保護等層面之描述,呈現給國際世人。本刊特摘錄該篇文章全貌供讀者參考。

作者:林文/海下協會故祕書長


97國際海事防衛展及海洋科技展參訪記要
(第七卷第二期-會議資訊)
摘要

 國際海事防衛展,過去均在歐洲舉行,這是第一次移到亞洲的新加坡國際貿易中心舉辦。展覽的時間是在五月六日至五月十日,緊接著於五月十二日至五月十四日,在同一地點舉行97年的海洋科技研討會暨展覽。上述兩項展覽包括了廠商的產品介紹與展示、船舶參訪、會議及論文發表,所不同的是,在海洋展方面,Kongsberg Simrad及 Submetrix 等廠家將展示船駛於海上,供參訪者觀摩實際的操作及講解。 


作者:童乃儉/申耀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減少挖泥產生懸移質之探討
(第七卷第二期-工程技術)
摘要

 “挖泥作業”係藉專業設備挖運水下土石方至新地點堆儲或拋放之行為,土層因切削設備之挖掘,其結構由緊密轉換鬆散以達水力吸排或機械移除,過程常有砂土之短暫殘留懸漂與迅即以自重之沈澱,即所謂二次懸移質(Re-suspended sediment) 漂浮擴散現象,除暫增水中濁度(Turbidity),亦影響鄰近養殖環境,本文乃就常見挖泥船類型探討減低懸浮漂砂之方式並簡介高汙染土質浚挖之特殊船機,提供參考。


作者:陸崧原/榮工處新興工業區籌備處工務組副組長
   黃申伯/榮工處海工隊長兼新興工業區工程籌處主任
   李浩然/榮工處海工隊規劃組長
   黃盛才/榮工處海工隊規劃組長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海下工程之衝擊
(第七卷第二期-會議資訊)
摘要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係由其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於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轉型成立,會址位於瑞士日內瓦,至一九九六年十月止,其會員已達一百二十五個國家、地區。加入WTO為我國既定之政策,政府於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之名義,向GATT祕書處提出入會申請,惟因中共之政治阻撓,遲至一九九二年九月始獲得GATT理事會通過受理,成立工作小組開始審查。其後因WTO取代GATT,而入會案尚未審查完竣,我國爰依WTO之入會規定,向WTO祕書處提出加入WTO之入會申請,俾得以在WTO體制下,繼續辦理原工作小組尚未完成之入會審查工作。經過多年密集與各主要會員國進行多邊及雙邊諮商,目前入會相關之作業已近尾聲。在諮商過程中,各會員國都有一個共同之目的,就是要我國遵守GATT、WTO之各種國際協定、開放國內市場、取消經貿管制、降低關稅、撤除對外國廠商之障礙及不公平待遇。

 在WTO架構下有許多協定,其中包括有與海事工程業有關之政府採購協定及與海事工程服務有關之服務貿易總協定,政府採購協定屬複邊貿易協定,雖不具強制性,但基於為能順利入關,我國已在八十三年六月表達願意簽署政府採購協定之立場,並在八十四年三月提出開放政府採市場之承諾清單;服務貿易總協定屬多邊貿易協定,具有強制性,欲加入WTO之會員必須簽署。


作者:李建中/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側掃聲納能做什麼
(第七卷第二期-技術問答)
摘要

 從事海床調查多年,關於側掃聲納(Side-Scan Sonar)方面常有許多人向我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外乎是以側掃聲納能做什麼、其影像能幫他們解決那些問題...等為中心。

  當然,若那些從事海洋工程的業者曾使用過側掃聲納,他們當然知道「側掃聲納影像」為幫助他們了解海床地貌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問到那些影像到底能提供何種訊息,便產生了許多的疑慮。 影響所及,使得部份水下工程在先期之施工設計規劃中,須由專家學者提供建議,才曉得是否該使用側掃聲納進行調查。

 因此,筆者希望藉由描述一些側掃聲納影像之範例,讓有興趣的讀者了解側掃聲納影像之應用,進而使他們知道何種調查,當使用側掃聲納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文中筆者避免使用教科式的說明方式討論,而採用問答方式來處理。

 在文中所使用之聲納影像都是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自1990年起,在不同之建教研究計畫中,採用EG&G260(音鼓頻率為100KHz,500KHz兩種)側掃聲納系統所取得。


作者:宋國士/ 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

   邱協棟/國科會海洋研究船貴儀中心技術員

中日港埠開發體制比較之研究(上)
(第七卷第二期-報導)
摘要

 港埠運輸系統是一個介於海上運輸與陸地運輸(乃至於海空聯運)樞紐的複雜運輸體系。 它涉及的層面廣及:國土開發(綜合開發計畫)、都市及區域計畫、交通運輸、市政建設、環境與能源、社會與產業經濟、產銷物流...等。 相關之學問包括:國土計畫、土地使用、運輸規劃、運輸工程(含港灣工程)、產銷物流體系、船舶設計、操船技術與航運管理等。 而”規劃建設”與”管理營運”之主管機關更與中央、省(縣)市政府有著密切的關連。

 近年來我國隨著經貿的成長、產業結構的轉型、所得的大幅提高...等因素使得民眾對生活品質與地方自治的訴求高漲。因此, 港埠之建設與相關事業的開發實為當前重要的公共建設課題之一。觀諸同屬海島型地理環境的日本,自從1950年港灣相關法規的公佈施行,歷經四十多年來的實證經驗,有許多值得我國在解決現階段港埠建設及未來發展兩方面有所借鏡之處。本文從系統規劃觀點來探討:當前我國港埠建設諸問題;中日港埠建設體系之比較;我國未來港埠發展之對策...等課題。

 本文從港埠政策及法規、組織體系、港埠建設五年計畫、審議制度及成員、港灣計畫宗旨及內容、土地政策及土地取得、港埠管理者之性質及機構、港埠財政...等方面,來分析台灣地區港埠建設體制之特質與經驗。並經由因果分析找出我國港埠建設之問題癥結,且針對整體規劃、港埠政策、組織制度及法規等方面提出未來發展之因應對策。


作者:黃文吉/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 副教授

異常氣壓危害預防與潛水/高壓室內作業技術研討會之綜合討論會記實

(第七卷第二期-會議資訊)
摘要

 本文摘錄異常氣壓危害預防與潛水/高壓室內作業技術研討會之綜合討論會記實,於當前日愈重視勞工權益與安全的今日,不僅是企業主要注意相關法規、 教育訓練員工;並提醒從事勞動工作者,自覺重視本身安全衛生工作; 討論會中建議主管管署訂定相關法規,強制相關高壓室內工程或潛水工程合約上,加入勞工安全經費合約,以改善現況。可嘉的是勞委會已行文公共工程委員會,要求公共工程合約上須編列專款專用之安全衛生費用,文中有許多精闢的對話,值得關心勞工安全的產官學研讀者細心研讀。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