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八十六年度第七卷第一期
目  錄 封面
近岸海域測深技術與規範之研究
澎湖海域古沉船海面偵測
自主式水下載具AUV-HM1整合型導航系統之構建方法
訪經濟部水資源局徐局長享崑談我國淡水及海水資源的開發
絞刀吸管式挖泥船與航道浚挖
中央氣象局資訊服務管道介紹
八里海洋放流管工程
光纜之埋覆與維護
潛水運動前的身體評估與醫療問題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八十六年度第七卷第一期封面

近岸海域測深技術與規範之研究
(第七卷第一期-論著)
摘要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以及科技的進步,海域測深 的功用已從單純的航道測深、港埠設施擴充,擴展到海域資源探勘、海下電纜佈設以及填海造地等 領域。由於上述設施要求的精度愈來愈高,量測的設備和方法也因此日新月異。如今海域測深已成為一門非常專業的整合性技術,它包含的項目大致有基準點測、岸線量測、海上定位、水深量測、潮汐觀測、海底地質調查等,而使用的儀器也由傳統的直接量測,進步到音響量測、衛星遙測和空載脈衝雷射探測等。本文之近岸測深重於離岸6公里或水深30公尺以內之各種測深技術之探討與相關近岸海下工程測深之施工規範,及研究各主管機關應如何配合與措施,並思索未來海域測深技術之 研究發展方向,以創造更美好未來。

作者:曾子儀/中華工程公司工程師
   錢正明/工研院能資所副研究員
   莊乾道/中華工程公司技術總顧問

澎湖海域古沉船海面偵測
(第七卷第一期-技術研究)
摘要

 水下考古工作極具艱難及挑戰性。工研院能資 所有幸參與國內首次有規模之水下考古工作團隊,負責海面偵測,目的在對指定之海域進行水下目標物的搜尋與查證及其相關海底底質資料搜集。升國內水下考古技術,協助政府推展保存文化資產 貢獻一份心力。


作者羅聖宗/工研院能資所研究員
   連永順/工研院能資所研究員兼主任


自主式水下載具AUV-HM1整合型導航系統之構建方法
(第七卷第一期-技術研究)
摘要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山多平地少,可用土地相當有限,且天然資源貧瘠。然而,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140公里,每平方公里就有32公尺的海岸線,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可供利用,不論經濟、交通、資源、環境及國防皆與海洋密不可分。因而海岸空間之拓展以及海洋資源之開發,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

 具有智慧功能之自主式水下載具,能自動執行各種海洋開發、調察,環保等相關水下作業,具充份發展潛力,為各主要工業先進國家競相研發之對象。本文針對研發中之自主式水下載具AUV- HM1之導航系統,說明其設計理念以及系統整合的方法。

作者:郭振華/台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邱逢琛/台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
   鄭勝文/台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
       本會出版委員會專欄主編


訪經濟部水資源局徐局長享崑談我國淡水及海水資源的開發
(第七卷第一期-專訪)
摘要

  過去,海水並未歸為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一部分。徐享崑局長表示,他個人認為,只要是水文循環的任何一個過程,都應該是水資源開發的工作範圍。過去,大家也許是怕因可管理的範圍太廣泛而失去工作重點,因此只以雨水為開發重點。因為台灣是海島,徐局長認為,我們不能只管雨水,雨水很快地會被沖到大海去,只有與海相結合,才能充分地取得我們所需要的水資源。

 台灣的澎湖、金門、馬祖等許多離島及沿海地區,由於長年雨量稀少,缺乏淡水,水資源局正籌設海水淡化廠。其中澎湖、馬祖已各一個,下年度將在金門設廠。幾個新開發的工業區如六輕、七輕等,也都正訂定用水計畫規範,希望能相繼廣設海水淡化廠,抽取海水,經簡單的處理後,成為可用的工業用水,並視經濟及環境條件,按規劃逐步推廣。


作者:許盛隆/榮工處出版組組長
       本會出版委員會專欄主編 


絞刀吸管式挖泥船與航道浚挖
(第七卷第一期-技術研究)
摘要

 二次大戰後,競爭由經濟外貿取代,各國均持 續新、擴建港灣。台島資源貧瘠,求生存、多年均拓展外貿,除基、高兩港持續擴建外,更有蘇澳 、台中、花蓮、淡水等商港之興建。因應未來,當有更多麥寮、濱南等工業港之產生。

 港灣建設均需船機施工,且以絞刀吸管式挖泥船為重,謹對該船需求技術較高之航道浚挖作 淺介之描述,期有助於國內船機技術之提升。


作者:黃盛才/榮工處海工隊規劃組組長
   黃申伯/榮工處海工隊副隊長
   李浩然/榮工處海工隊工務組組長
   陸崧原/榮工處新興工業區開發工程籌備處工務組副組長


中央氣象局氣象資訊服務管道介紹
(第七卷第一期-報導)
摘要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掌理我國氣象業務,同時辦理海象、地震測報以及和氣象有關的天文業務。

 近十年來,國家社會朝向多元化發展,各行各業對於氣象資訊的需求日益殷切,對於氣象服務品質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同時,隨著台灣地區經濟建設快速成長,每年受到颱風、豪雨、乾旱、地震等天然災害的衝擊也相對加重。有鑑於此,本局特別加強服務及宣導工作,讓民眾了解氣象資訊的重要性,並能善加利用氣象資訊,除與生活作息結合在一起外,亦能落實全民防災的效益。

 本局在過去幾年中曾經採行了一些便民措施,增加了民眾取得氣象資訊的新管道,為了使各界能夠瞭解,特別在本文中予以說明,希望大家隨時給予本局鼓勵和指教。


作者:李汴軍/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主任


八里海洋放流管工程
(第七卷第一期-報導)
摘要

 八里海洋放流工程係「台灣省台北近郊污水水道建設計劃」-省市共同設施第一期工程之一,其效益為將省市收集之污水經八里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由本管排放台灣海峽,藉海洋巨大之承受水體達到稀釋擴散之目的。

 本工程依據行政院分工原則,由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負責規劃、設計,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負責發包、施工。


作者 :周希誠/珠江營造工程公司副總經理

光纜之埋覆與維護
(第七卷第一期-新知)
摘要

 本篇係譯自85年7月份之SEA TECHNOLOGY月刊由SMD(Soil Machnine Dynamics Ltd.)介紹其新研發之專業系統及方法,使海床上埋覆光纖電纜工作大為改善,提供保護品質同時降低施工費用。


作者:徐明銀/中油海探處工程組

潛水運動前的身體評估與醫療問題

(第七卷第一期-技術問答)
摘要

 潛水本身是一項十分迷人的活動,既可擴展視野,又能達到健身的目的,十分值得大眾的參與。但唯有完整的事前身體評估、充實的教育與訓練、正確的潛水技術及良好的醫療設施,互相結合,才能真正享受健康、活力又安全的潛水樂趣。


作者:蔡政達/左營海軍總醫院潛水醫學科醫師
   李惠傑/左營海軍總醫院潛水醫學科主任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