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的主題「無碳能源」可以包括有海洋能、風電能、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水利能、和核子能等,都是幾乎在發電的過程中不產生二氧化碳的乾淨能源。海洋佔地球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而海洋資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被使用的海洋能源有洋流、波浪、潮汐、溫差、鹽差和位差等。但因為潛能很大,目前被商業化的不多,所以我們選擇了其中在台灣被開始注意的洋流和波浪發電為主。希望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討論和推廣。
離岸風電是近幾年來在台灣蓬勃發展的項目。它除了可以解決我們面積狹窄的困境,把發電的機制帶到海上。但我們也不以50公尺水深為界限,發展更深的水域,吸引更多的國外投資,也讓相關的工業鏈拉的更長更遠。
風能和太陽能雖然很好,但用地面積太大,而且受限於風和太陽的可用時間。所以我們這一輯,也加入全天候和全方位的地熱能。台灣位處於「太平洋火環帶」之上,板塊活躍,地震頻繁,火山分佈於陸上和海上。地熱能除了它是基載的發電以外,餘熱還可以用來農業、漁業、溫泉、觀光等使用。台灣需要的就是在諸多「無碳能源」中,取得平衡,不能缺電。更重要的,每1GWe(百萬瓩)的「無碳能源」,就讓我們更趨近能源自主,而且每年省下666億元的進口石化燃料費。
惟因出版編輯和時程有限,難免有疏漏之處,敬忻包涵。
專輯主編:李昭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
理事長
王守誠/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
秘書長、TESA 生態關懷者 理事長
張忠誠/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教授、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
常務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