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輯「自主式海洋監測研發」為主題邀請9篇文章。第一篇郭天俠、楊凱絜、詹 森撰寫「觀測海洋的利器—自走式水下滑翔儀簡介」乙文,簡介水下滑翔儀的探測原理、分享操控流程及實放經驗,並說明Seaglider即時監控平台的建置架構,以及即時資料處理、品管、與數位化展示等作業流程。第二篇邱永盛、Ching-Sang
Chiu、Chris
Mille撰寫「台美自主式聲學系統發展及南海應用」乙文,透過長期台美合作應用於南海實驗的自主聲納系統, 有助於提昇國內在自主聲學系統的研發應用與執行聲納實驗的能力。第三篇洪靖唐、黃彥翔、陳琪芳、王崇武撰寫「智能海洋關鍵技術:MOOS-IvP介紹」乙文,介紹美國麻省理工學院LAMSS實驗室所發展的開源軟體MOOS-IvP,研究發展出符合臺灣客製化需求之功能,未來有助於節省人力以及物力的成本。
另外,第四篇滕運達、黃振家、崔怡楓、孫永大、鍾育仁、李昆峰撰寫「快速港灣偵測及搜索作業模式之介紹」乙文,介紹大氣海洋局運用目前新式裝備及載具實施快速港灣搜索作業之模式及對海床之水下目標偵測成果。第五篇邱百合、魏瑞昌、莫顯蕎、宋克義撰寫「從水下聲景來觀察環境變動─以東沙島為例」乙文,本文以東沙島為例,分別將水下錄音系統佈放於東沙島北岸海床以及潟湖口沉船,進行水下環境聲音的蒐集,希望將蒐集之聲音、環境及生物資料,以作為分析聲音特徵之依據。第六篇黃彥翔、洪靖唐、劉文暘、陳琪芳、王崇武撰寫「無人船應用領域與發展現況」,探討無人船的相關應用與未來的發展可行性與可應用範圍。
另外,第七篇王煒傑、陳琪芳撰寫「實海域氣球幕減噪機制研究」乙文,本文探討離岸風機打樁的減噪研究,於風機東南方230米處放置2組水下錄音器,其中一組於水下錄音器周圍架設氣球幕,另外一組則無,比較兩組錄音器資料並針對單擊打樁聲的聲曝值做統計研究。第八篇蔡孟汎、李威倫、王崇武撰寫「被動式聲學監測技術與應用」乙文,本文主要介紹被動式聲納應用之基礎技術,以及在苗栗竹南外海白海豚監測之訊雜比演算方法,並提出當地生態監測之訊雜比門檻值,進而提升被動式聲學監測上的應用。第九篇彭巧明撰寫「聲標發展與運用」乙文,本文介紹聲標發展的簡史、工作原理、先進國家海軍常用的聲標特性、功能及戰術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