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是所有國家施政的重要課題,也是一個國家功能存在與運作的保證。而國防則是確保國家安全的相關事務,所以除了以武力直接保護外,凡是與國家安全有關的事務均屬於國防範疇。
台灣位於東亞樞紐,是區域經濟整合、區域安全挑戰的中心,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海洋與國防兩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何善用海洋不同特性,結合科技實力及兵力運用是國防武力發揮的關鍵要素。以釣魚台爭議為例,從民國六○年代的保釣事件、到近幾年釣魚台魚場問題,各國都是希望藉由釣魚台的特殊地理位置,來捍衛海洋資源及主權宣示。現實且有趣的是,同樣的釣魚台爭議,爭議的主角,由原先的台、日之間,轉變為中、日,甚至是中、美間的武力較勁,其原因即在於中共想以其不斷成長的兵力,藉由釣魚台爭議,擴大其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去年的廣大興漁船事件,發生之初,儘管民意沸騰、外交折衝、經濟制裁等措施,對於菲律賓產生的壓力,比不上一艘紀德級艦於兩國鄰接海域進行的護魚暨操演作為,展現的國防實力所產生的壓力,在在說明海洋與國防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過去一∼二十年間,國內學術界積極投入海洋科技與海洋環境的研究,不僅有效支援國防武力的發揮,更在專業領域上,於與美、日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確保我周邊海域海洋科技的主導權。然而,國際情勢瞬息萬變,如何積極持續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支援國防發展所需,以掌握國際脈動趨勢,建立不可取代的優勢,是我國必須重視且正視的問題。所以,本次專輯主題定名為「海洋與國防」。
在本次專輯中將刊登一篇專訪、四篇專文探討「海洋與國防」及三篇「海洋科技」論述,在專訪部分,我們訪問了前海軍中將蘭寧利將軍,請其介紹我國海洋戰略方向、最新南海情勢、P3C反潛機運用、以及我國水下技術發展的建言。在專文論述部分,則分別就『中華民國的海洋戰略與海洋國防』、『海軍水下作戰概念與戰具運用』、『海底底質之聲學特性對海軍反潛聲納效能之影響』、『海軍海洋聲學能量之研發歷程與展望』、『高頻掃描聲納對水中目標之聲影像信號處理及辨識技術研究』、『測流新利器-下放式都卜勒流剖儀簡介』、『科學魚探儀簡介及其對於海洋環境探測之應用』等相關議題,探討我國海洋戰略與海洋國防、水下作戰概念、海軍海洋聲學能量之發展歷程、以及水下技術應用等主題,相信透過本次專輯的研討,能使國人瞭解我國海洋戰略方向與國防科技的發展,進一步關心國防、投身海洋科技研發行列,以具體落實「海洋興國、海洋革命」的理念。
作者:陳琪芳/國立台灣大學工學院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教授
王崇武/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休閒觀光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林文隆/國防大學海軍學院 上校教官
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 兼任助理教授
苑梅俊/美和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暨經營管理研究所 助理教授
林武文/大仁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