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一0三年度第二十四卷第一期
『海洋與國防』專輯
目  錄 封面
「海洋與國防」專輯序言
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將軍--談我國海洋戰略與國防科技
中華民國的海洋戰略與海洋國防
海底底質之聲學特性對海軍反潛聲納效能之影響
海軍海洋聲學能量之研發歷程與展望
海軍水下作戰概念與戰具運用
高頻掃描聲納對水中目標之聲影像信號處理及辨識技術研究
測流新利器-下放式都卜勒流剖儀簡介
科學魚探儀簡介及其對於海洋環境探測之應用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一0三年度第二十四卷第一期封面


「海洋與國防」 專輯序言
(第二十四卷第一期-序言)
摘要

 國家安全,是所有國家施政的重要課題,也是一個國家功能存在與運作的保證。而國防則是確保國家安全的相關事務,所以除了以武力直接保護外,凡是與國家安全有關的事務均屬於國防範疇。

 台灣位於東亞樞紐,是區域經濟整合、區域安全挑戰的中心,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海洋與國防兩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何善用海洋不同特性,結合科技實力及兵力運用是國防武力發揮的關鍵要素。以釣魚台爭議為例,從民國六○年代的保釣事件、到近幾年釣魚台魚場問題,各國都是希望藉由釣魚台的特殊地理位置,來捍衛海洋資源及主權宣示。現實且有趣的是,同樣的釣魚台爭議,爭議的主角,由原先的台、日之間,轉變為中、日,甚至是中、美間的武力較勁,其原因即在於中共想以其不斷成長的兵力,藉由釣魚台爭議,擴大其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去年的廣大興漁船事件,發生之初,儘管民意沸騰、外交折衝、經濟制裁等措施,對於菲律賓產生的壓力,比不上一艘紀德級艦於兩國鄰接海域進行的護魚暨操演作為,展現的國防實力所產生的壓力,在在說明海洋與國防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過去一∼二十年間,國內學術界積極投入海洋科技與海洋環境的研究,不僅有效支援國防武力的發揮,更在專業領域上,於與美、日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確保我周邊海域海洋科技的主導權。然而,國際情勢瞬息萬變,如何積極持續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支援國防發展所需,以掌握國際脈動趨勢,建立不可取代的優勢,是我國必須重視且正視的問題。所以,本次專輯主題定名為「海洋與國防」。

 在本次專輯中將刊登一篇專訪、四篇專文探討「海洋與國防」及三篇「海洋科技」論述,在專訪部分,我們訪問了前海軍中將蘭寧利將軍,請其介紹我國海洋戰略方向、最新南海情勢、P3C反潛機運用、以及我國水下技術發展的建言。在專文論述部分,則分別就『中華民國的海洋戰略與海洋國防』、『海軍水下作戰概念與戰具運用』、『海底底質之聲學特性對海軍反潛聲納效能之影響』、『海軍海洋聲學能量之研發歷程與展望』、『高頻掃描聲納對水中目標之聲影像信號處理及辨識技術研究』、『測流新利器-下放式都卜勒流剖儀簡介』、『科學魚探儀簡介及其對於海洋環境探測之應用』等相關議題,探討我國海洋戰略與海洋國防、水下作戰概念、海軍海洋聲學能量之發展歷程、以及水下技術應用等主題,相信透過本次專輯的研討,能使國人瞭解我國海洋戰略方向與國防科技的發展,進一步關心國防、投身海洋科技研發行列,以具體落實「海洋興國、海洋革命」的理念。 

作者:陳琪芳/國立台灣大學工學院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教授

   王崇武/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休閒觀光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林文隆/國防大學海軍學院 上校教官

       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 兼任助理教授

   苑梅俊/美和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暨經營管理研究所 助理教授

   林武文/大仁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教授

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將軍--談我國海洋戰略與國防科技
(第二十四卷第一期-海洋與國防)
摘要

 本期專輯主題是「海洋與國防」,為了瞭解我國海洋戰略方向與周邊海域國際情勢,本期責任主編王崇武教授、陳琪芳教授於2014年3月26日專訪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將軍,為讀者介紹我國海洋戰略方向、最新南海情勢、P3C反潛機運用、以及我國水下技術發展的建言。

 

受訪者:蘭寧利/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 

        海軍退役中將

訪談者:陳琪芳/國立台灣大學工學院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教授

    王崇武/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海洋休閒觀光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航港體制改革
( 第二十四卷第一期-海洋與國防)
摘要

  從港務局改制為港務公司,是中華民國航港史上重大的變革,也是劃時代之舉。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海運進入大蕭條,目前仍尚未見復甦跡象。在景氣低迷的2012年成立的台灣港務公司,期許在困境中成長,在逆勢中茁壯。一年來的努力,見證港務公司不斷奮力朝向達成理想目標邁進的決心…

 

 

 

 

作者:陳一芳/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國際事務小組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101-105年之未來及發展建設計畫簡介

(第二十三卷第一期-以行動再創臺灣港埠風華)

摘要
  國際航運趨勢朝向船舶大型化、自動化、綠色環保,港口發展朝向深水化、企業化、綠色港口、觀光遊憩、文創、休閒多元化發展,另於國家政策上,以港口經營來帶動產業發展以提昇競爭力。因此政府交通部在101年3月1日完成航港政企分離任務,將航政監理與港埠營運各自獨立,成立了航港局與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承續臺灣國際商港港口發展使命,統合基隆港、台北港、蘇澳港、台中港、安平港、高雄港、花蓮港,七個國際商港,採以港群合作為前提,統籌規劃各國際商港之未來發展策略,並於兼顧港埠建設、生態環境與都市發展下,擘劃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101年至105年未來發展藍圖,俾利商港永續發展及競爭力提升。

作者:朱志光/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處 資深處長

   蔡丁義/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業務副總經理

國際物流中心市場區隔之研究
(第二十三卷第一期-以行動再創臺灣港埠風華)
摘要

  本研究即以台灣南部產業對國際物流服務需求之認知進行調查,進而整理分析受訪廠商之物流服務需求屬性認知,經由因素分析將國際物流中心之34項物流服務屬性,縮減萃取出「貨物加值服務」、「貨物流通支援性服務」、「貨物倉儲服務」、「資訊技術服務」及「貨物運輸與配送服務」等五項物流服務因素構面,後再以集群分析將台灣南部物流服務市場區隔成「資訊技術服務需求導向群」、「流通支援與運輸配送需求導向群」、「倉儲需求導向群」及「貨物加值需求導向群」等四群。研究結果另外得知台灣南部產業對於國際物流中心業者所提供之34項物流服務屬性,發現「海空運艙位洽訂」及「市場資訊提供」兩項屬性座落於高重要性但低滿意度的優先改善區,物流中心業者可投入資源改善此兩項服務屬性,以收事半功倍之服務改善成效。

關鍵詞:國際物流中心、集群分析、市場區

作者:林鴻烈/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泰誠/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ECFA後自由貿易港區規劃及發展策略
(第二十三卷第一期-以行動再創臺灣港埠風華)
摘要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後,我國正面臨全球製造產業結構變遷、電子商務及物流服務快速發展,台商在資訊電子業、通訊及消費電子業、紡織業及製鞋業於中國大陸投資設廠之產業都會產生結構性變化。ECFA簽訂後對台灣的影響不止是進出口數值變化與貿易方面的影響,其他包括企業的投資與布局、兩岸產業的分工化與外資流入等影響,都會使如此結構性的變化越加劇烈。

 為落實ECFA所帶來的利益,並對台商於大陸內銷、外銷及回銷臺灣比例的改變及衝擊,運籌中心的規劃在整個物流產業中扮演著網路樞紐的地位,亦直接影響兩岸物流企業之競合。目前各類具有保稅功能的運籌中心之各項服務,需加以檢討並改善其服務效能,以提升兩岸企業物流分工之門戶。其中以自由貿易港區在兩岸未來物流產業競合中最受到重視,將其作為台灣發展運籌中心的方向與競爭利基。

 本研究先對於兩岸業者進行訪談,了解業者對於運籌中心的需求與建議之後,進一步設計出李克特五點量表問卷對國內業者進行重要性-績效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研究結果發現貨運承攬業者及國內前百大製造業、物流業者,對於臺灣的自由貿易港區之功能與表現十分肯定,而在檢疫及商品檢驗功能則被認為是高滿意度且低重要性的,建議降低此兩項之維護成本以提升其他功能。因臺灣自由貿易港區普遍存在港區土地不足的缺點,貨運承攬業及前百大製造業均認為儲存功能需要改進,未來相關單位可以針對空間規劃及土地利用加以改善。

關鍵字: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運籌中心、自由貿易港區、重要性

    -績效分析法(IPA)

作者:蔡豐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張志清/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 教授

   蘇泊僑/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 碩士生

港埠城市競爭力之探討-區域創新系統的觀點
(第二十三卷第一期-以行動再創臺灣港埠風華)
摘要

 為提升基隆港市地區之經濟狀況與國際競爭力,本研究以區域創新系統之角度,透過各國案例分析與層級分析法,探討基隆港市地區適合發展之方向與建構之能力。研究發現,基隆港市應朝「綜合網絡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以區域創新四大構面而言,「產業群聚」的建立與「創新財源」之資源提供最為迫切需要。而在次級影響要素中,又以「交通運輸便捷與否」、「政府的優惠政策」與「對潛在人才的資金投入」等策略的規劃執行最為關鍵。

 

關鍵字:區域創新系統、層級分析法(AHP)、基隆港

 

作者:余坤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 教授

   邱榮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謝佳真/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碩士

↑回目錄

 

拓展高雄港拓展轉運市場之重要策略研擬
(第二十三卷第一期-以行動再創臺灣港埠風華)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高雄港轉運市場與拓展策略之研擬,因為高雄港的轉運櫃量自兩岸直航以來,並沒有明顯提升,且與各相鄰港口之間,競爭情勢愈趨激烈,加上直航後國輪航商所帶來的轉運櫃源,尚不足吸引航商佈署更多航線。另外,目前本地進出口櫃源有限,難以帶動更多的國際航商前來泊靠。本文以層級分析法、熵值法與折衷權重法為研究方法,結果顯示:高雄港欲拓展轉運櫃源,應由國家航港政策自我調整策略優先著手,才是重點,次則才是港務公司與各種獎勵扶植政策之實施。

關鍵詞:轉運市場、兩岸直航、層級分析法、折衷重法

 

作者:劉銘濬/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 碩士生

   戴輝煌/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 副教授

↑回目錄

港區內貨櫃場之作業安全-風險管理方法之應用
(第二十三卷第一期-以行動再創臺灣港埠風華)
摘要

 港埠作業隨著時代進步已朝機械化發展,各類重型裝卸機具的操作移動都潛藏著危機,由於港埠貨櫃的裝卸作業危險性相當高,即作業安全是一門相當重要課題。貨櫃碼頭作業區係由「船邊作業區」、「貨櫃儲存場」及「管制站」所組合而成,本文係以在高雄港貨櫃儲存場作業中,其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進行研究。在高雄港貨櫃儲存場作業中,對於風險發生頻率的分析中,尤以「貨櫃車進入櫃場時,未依規定路線、限速、標誌行進」而導致事故之風險因素為最多;財產損失部分,以「輪胎式門式機作業未保持距離,導致兩台機具相互擦撞」所產生之風險影響程度為最大;人員傷亡部分:以「理貨指揮手未在機具移動時,做好路線及車輛人員管制,導致事故發生」所產生之風險,造成人員傷亡影響程度為最大。因之,在貨櫃儲存場作業,對於員工的教育訓練為重要項目之一,同時加強對於外包承攬商管理,另須訂立保險契約的方式來轉嫁作業之風險,藉由風險的轉移由保險公司承擔。

關鍵詞:風險管理、貨櫃集散站、航運風險

 

作者:曾文瑞/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暨研究所 副教授

   蔣昇建/美商美國總統輪船股份有限公司 高雄貨櫃場作業部經理

   劉威辰/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暨研究所 碩士

   張博雅/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暨研究所 碩士   

↑回目錄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