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一0二年度第二十三卷第四期
『臺灣海洋深層水資源利用』專輯
目  錄 封面
「臺灣海洋深層水資源利用」專輯序言
當前推動深層海水產業的挑戰與展望
我國深層海水穩定取水及永續發展問題之探討
深層海水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推動方向
國立台東大學於海洋深層水發展所扮演的角色
臺東深層海水取水工程經驗淺談
臺灣深層海水利用及其最佳產業發展之探討
專訪:台肥集團海洋深層水事業之發展與願景-黃麗嬡
專訪:光隆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淯琪
專訪:東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蔡俊明
美國夏威夷PCC及NELHA考察記實
2013韓國水博覽會與論壇考察記實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一0二年度第二十三卷第四期封面


「臺灣海洋深層水資源利用」 專輯序言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序言)
摘要

 水資源與能源是人類所面臨的兩大問題,而這兩種資源,海洋都有豐富的蘊藏量。臺灣四面環海,西部的臺灣海峽是屬於大陸棚的淺海區域,水深大約200公尺,而東部面對的是幅員遼闊的西太平洋,沿岸大都是岩石海岸,在離岸十數公里外水深即迅速下降至數千公尺的深海區。從實務應用的觀點,在水深200公尺以下,陽光照射不到的區域,該區海水具有低溫、潔淨、富營養鹽的特性,有高度的應用價值,稱之為深層海水。

 自1970年代開始,美國、日本即啟動對深層海水的研究與應用,起初主要是以溫差發電冷能利用為主,後來發展出水產養殖、飲用水、化妝品等多元產品、觀光體驗等。2000年開始,我國與韓國也陸續投入海洋深層水產業發展。依據行政院94年4月12日所核定的「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政策綱領」,我國正式啟動深層海水資源的開發。當時正是臺灣向西部地區極化發展趨勢日益顯著、東部邊綠化且呈現永續發展危機之際,海洋深層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無疑給東部的鄉親帶來了希望與期盼。然而其後在商業行銷與宣傳及媒體專業素養不足之情況下,竟誤導社會大眾認為深層海水有美容、減壓、甚至可治高血壓、憂鬱症等療效而引發社會爭議與大眾的不安。另一方面抽水工程技術還在涵養階段,抽水不穩定或抽取水量不足,水賣得太貴等阻礙了深層水產業的發展。

 為呼應行政院規劃將東部型塑為養生、休閒與觀光產業之創新走廊,經濟部之第2期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發展實施計畫即將從103年起開始啟動,在此衷心期盼深層水能「揮別過去,展現深層水產業榮景」!要達到這一目標,深層水產業要符合3E原則,首先在經濟上(Economical)必需是可行的,必需結合政府將臺東建構為無毒有機農漁園區,開發特色且兼具養生、休閒與觀光的深層水產業,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國內外競爭力,維持穩定可預期的利潤,以維護產業之永續發展;其次必需是社會可接受的(Equality),即深層水產業不能在政府用了大量之公共資源後只有少數人受益,更不能有公共安全之疑慮;其三是環境(Environmental)上必需是和諧而友善的,即資源利用要合乎綠能、環保與生態平衡之原則。

 然而要遂行3E原則,亟需產官學界合力進行深層水資源多效利用的產業鏈規劃及其必要之基礎研究,例如深層水抽取後低溫冷能利用要配合園區及休閒理療與體驗之需求而決定溫差發電、冷凍冷藏、蔬果花卉與草藥育種栽培、低溫農業、區域冷能等之用水與設施需求,而經過冷能利用後的水,多少水要用於飲用礦泉水與礦物質鹵水之商品化利用(食品添加物、化妝品、醫療保健品、深海食鹽),有多少水要用於魚貝類養殖或種苗繁殖,以及休閒理療要用多少水等;而這些鹵水及養殖利用過之水,又如何用在海藻的培養等。換言之,一次產業鏈的規劃,及其加工(飲料生產、食品加工、製鹽、製藥)與生產品的流通、物流等二次產業,以及加值化、客製化產品的保健食品、觀光休閒、化妝品、海洋能源等三級產之規劃與發展均是深層水產業之3E原則的機會與挑戰,也是產官學界對深層水資源利用第2期計劃的新願景,但願深層水產業的落實發展能給台東鄉親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本期季刊以「臺灣海洋深層水資源利用」為主題,邀請產、官、學、研各界關心深層海水產業發展的人士撰文發表或接受採訪。內容包括:當前推動深層海水產業的挑戰與展望、我國海洋深層水穩定取水及永續發展問題、深層海水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推動方向、臺東深層海水取工程經驗、專訪、考察記實等,這些文章都反映出當前我國海洋深層水發展現況與挑戰。

 本專輯由兩位筆者擔任主編,段文宏助理教授擔任執行編輯,陳雲芳專案研究員擔任編輯助理。謹在此感謝所有撰稿人及受訪人的辛勞。

作者:劉金源/國立臺東大學 校長

   李國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講座教授

   段文宏/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 助理教授

當前推動深層海水產業的挑戰與展望
(第二十三卷第 四期-深層海水基礎力建立)
摘要

 臺灣東部,一直是我們國家在資源分配上,比較缺乏的地區。為了有利東部發展,連續從上一屆政府到這一屆政府,都確定要在東部發展深層海水,並成為東部重點產業,這是延續性的政策,雖經不同的政黨執政,所宣布確立的,現在也正在執行當中。我認為這個政策是值得加以肯定的,應該給予正面的評價。但現在問題出在,一個值得肯定的政策,執行下來以後,狀況到底是怎樣?我們需要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個產業才有辦法繼續走下去。

作者:黃煌雄/監察委員       

我國深層海水穩定取水及永續發展問題之探討
(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深層海水基礎力建立)
摘要

  我國發展海洋深層水資源利用大約已有十年的光景。目前在民間方面,花蓮地區有三家廠商,其中臺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臺灣海洋深層水公司已有一定的規模。在政府方面,經濟部及農業委員會分別在臺東地區設置有相關機構,從事深層海水的創新研發工作,且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成立有「跨部會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積極推展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然而,政府單位所建置的取水設施卻陸續發生取水異常狀況,無法順利抽取深層海水,嚴重影響後續產業的發展。由於穩定的供水對於深層海水產業應用至關重要,因此是當前最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深層海水產業的發展牽涉到產官學研及當地政府的配合,因此除了中央積極投入,當地的政府機構、大學、縣府、民間等的整合,乃是建構永續發展重要課題。本文就上述所提兩個面向的問題,提出粗淺的看法。

作者:劉金源/國立臺東大學 校長   

深層海水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推動方向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深層海水產業發展)

摘要
  深層海水是我國東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具有潔淨、富營養鹽、低溫、富礦物質等特性,可廣泛的應用於農業、健康醫療、食品、化妝品、水產養殖以及能源等領域。國際上開發應用深層海水資源之主要國家為美國與日本,並已建立完整的產業鏈。行政院於94年起整合中央相關部會與東部地方政府,合力推動我國深層海水產業鏈的發展,並責成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投入深層海水相關應用技術之開發,輔導我國業者開發應用深層海水相關資源。在政府資源與民間業者的共同投入下,深層海水產業未來將是我國東部重要的藍金產業。

作者:黃育楓/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研究員

   楊宗餘/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副研究員

   歐哲宇/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助理研究員

   張建中/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副研究員

       兼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主任

   林志善/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總經理

國立臺東大學於海洋深層水發展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深層海水產業發展
摘要

  臺灣東海岸發展深層海水產業列為產業創新走廊其中一項,也是臺東少數且重要的經濟發展案。我國行政院在2005年4月通過「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政策綱領」,提出五項目標、三項原則及六項策略,成立「跨部會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在2007年選定知本溪口南岸建構深層海水多目標技術研發模廠,而農委會則選定在知本溪口北岸建立水產種源支庫。2012年4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持的花東地區發展條例公聽會上,臺東縣政府也向中央爭取設置深層海水產業園區工業技術研究院與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於 2012年8月,經濟部東部十年二階段三產業策略規劃會議中,建議可以發展深層海水為東部特色產業,以建立東部深層海水產業走廊為長期發展願景,產業價值鏈從取水、冷能應用、原水應用、原料製造、食品與保健加工及觀光休閒與物流服務等,技術發展藍圖分為觀光休閒領域、溫控農漁領域、食品加工領域。這些作為,可見政府於臺東發展深層海水的決心,以及深層海水產業與臺東發展的重要關連性。

作者:劉烱錫/國立臺東大學工學院院長兼創新育成中心主任

臺東深層海水取水工程經驗淺談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深層海水技術研發
摘要

 經濟部的「經濟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於100年10月中旬佈管成功,正常運作約半年,未料101年5月6日發生取水異常之問題,經第三公正單位初步鑑定結果,因佈管區域受知本溪飄砂及地形侵淤,海底沉泥經連續地震搖晃發生泥砂淤積層滑坡,造成取水頭遭泥砂掩埋所致。無獨有偶位於知本溪北岸農委會所興建的「水產生物種原支庫」原正常取水約一年,於102年9月22日亦發生取水問題,情況與經濟部「創研中心」相似,由歷次失敗的經驗及取水異常原因之探討,得知海底環境是否適合,關係著佈管後管線的安全與穩定,因此本報告就未來深層海水佈管工程各階段考量的重點及做法,提供個人淺見,包括: 一、基本資料的調查。二、規劃階段需考量佈管路線各段所面臨的問題。三、施工。四、監測。然而重要的是尊重自然條件之適宜性,可擴大調查之範圍,往北或往南尋覓合適的地區再佈管,不應勉強侷限於此處而徒增風險成本。

作者:陳世峰/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正工程司       

臺灣深層海水利用及其最佳產業發展之探討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深層海水技術研發
摘要

  深層海水資源利用於美、日兩國已經研究三十餘年,獲得可觀成效,並且進入商業營運階段。從日本的研究中發現,臺灣在地理位置與地形上具有優勢。因此,從2000年起臺灣開始進行包括「臺灣深層海水多目標利用先期研究」、「水產生物種原庫規劃」、「深層海水資源利用規劃研究」、「臺東縣設置深層海水生物技術園區BOT可行性規劃」、「宜蘭海洋生物科技園區可行性規劃」、「水資源產業技術研發服務系統」和「推動深層海水資源利用與知識管理」等相關計畫,分別從產業政策、技術、系統服務觀點整合出「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政策綱領」來推動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策略。在民間方面,臺灣東部目前有三家業者設立引水管汲取深層海水從事深層海水產業。政府如何協助業者進行產品開發、協助建立品質認證制度,並檢討修訂法規及獎勵優惠措施等工作來促進產業發展。學術界如何扮演產業育成輔導的角色等成為重要業務。本文旨在探討深層海水資源性質與臺灣地理優勢,回顧政策形成與推動情形,檢討目前成果與困難之因素。藉由蒐集美日深層海水產業發展過程與現況,探討最佳之深層海水產業及在能源開發上的利用,最後研擬適當之對策與建議。

 

作者:張楨驩/水利署第一河川局 副局長

   劉金源/國立臺東大學 校長

↑回目錄

 

專訪:台肥集團海洋深層水事業之發展與願景-黃麗嬡
(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企業專訪)
摘要

 台肥集團於2003年,結束了位於花蓮的肥料廠,之後就開始尋找新的營運方向。那時候剛好接觸到日本、夏威夷海洋深層水的相關產業,在同一個時機點也知道東部要開始發展海洋深層水。而花蓮是個很好的地方,基於公司就位於海邊,經過討論思考後,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所以台肥集團為發展海洋深層水事業,在2004年董事會審議通過「花蓮廠海洋深層水投資計畫」,選定面向太平洋之花蓮廠為基地成立「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基地位於花蓮縣中部七星潭最南端,並鄰近花蓮港,占地約46公頃,內容包括取水工程、水處理設施、包裝飲用水、飲料廠及體驗、度假園區等計畫。整體園區規劃,引進日本技術,耗資數十億元在花蓮海岸架設高科技生產設備。園區內海洋深層水取水工程於2007年完成,自七星潭水深662公尺處,以長達4,950公尺,內徑20公分之高密度聚乙烯( HDPE)管線,取水地離台海廠區約300公尺(岸邊至工廠內距離)全工程由日本前田營造透過衛星定位潛遁敷管工程法,汲取海洋深層水至陸地上進行利用。

 

受訪者:黃麗嬡/台灣海洋深層水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訪談者:陳雲芳/國立臺東大學兼任環境教育講師

↑回目錄

專訪:光隆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淯琪
(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企業專訪)
摘要

 光隆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為台灣製造海洋深層水的領導品牌之一。光隆生技隸屬於光隆集團,母公司光隆集團在花蓮成立至今逾40 多年,為臺灣最大的石材和寶石產銷合一中心。母公司以經營石材業起家。1980 年代開始積極轉型為寶石觀光業,1990年代不再單純以經營石材為業,成立以礦石科技為主軸的主題樂園,使得整個事業體更為豐富。2000年,臺灣開始發展深層海水產業,政府規劃以宜蘭、花蓮、臺東作為發展基地。2003年,由於地利之便,在該集團負責人曾信雄董事長極具前瞻性的領導下,成立了深層海水事業部「光隆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發展深層海水相關系列產品,將海洋深層水中豐富之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萃取出來,研發出近40 餘種以上與海洋深層水相關之產品,並擁有「特蒂斯」、「海洋菈薇」、「光隆生技」等飲用水、保養品及保健食品等品牌,更於2005協助成立「台灣深層海水發展協進會」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兼常務董事,可說是臺灣深層海水產業發展初期的關鍵人物極重要的企業。本刊本期專訪光隆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曾淯琪女士,談談該集團對於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的佈局及期望。

受訪者:曾淯琪/光隆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訪談者:段文宏/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回目錄

專訪:東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蔡俊明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企業專訪)
摘要

 民國78年,東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自日本明治大學建築系畢業,回到台灣在宏國建設擔任建築設計師,由於規劃海療館,偶然經由日本建築師接觸到深層海水培育海藻的產業。蔡總經理了解到海藻養殖生產速度快、營收利潤高的優點後,決定投資海藻養殖事業,並將其與臺灣深層海水相結合,以生產優質無毒有機潔淨之食用海藻為目標,於民國99年建立全台灣第一座專業養殖大型海藻的工廠。由於深層海水培育海藻產業的技術門檻高,蔡總經理於公司成立前即與我國與日本學者請益討論,並引進日本海藻養殖技術。公司成立後即進駐國立東華大學育成中心,申請經濟部協助服務業創新研究發展計畫及即時輔導計畫,全力開發利用海洋深層水養殖海藻的新興「藍金」產業,並於民國101年獲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主辦第11屆新創事業獎的創新傳統產業組優質獎。公司初期以海葡萄為主力產品,主要銷往高級餐廳與飯店,未來將轉型生物科技產品,以生技醫藥發展為目標,在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發展初期,東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層海水養殖產業一個重要的標的。本刊本期專訪蔡俊明總經理,談談跨入深層海水產業的初衷以及夢想,以及對於未來的期待。

 

受訪者:蔡俊明/東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銅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訪談者:段文宏/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回目錄

美國夏威夷PCC及NELHA考察記實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考察)
摘要

  臺東地區不論在人文或自然面向上皆極具文化與產業特色。在人文方面,臺東是個多元文化區,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的原鄉,同屬南島民族的臺灣原住民族就有7個族群;在自然環境方面,面對廣闊的西太平洋,除了有黑潮流經之外,沿岸地區在離岸不遠處即進入深海區,非常適合開發海洋深層水。因此。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施政上,在臺東地區曾經構思建立「南島文化」及「海洋深層水」等產業園區,惟因種種因素沒有具體落實。國立臺東大學自92年起由師範學院轉型成綜合大學,是臺東地區唯一的大學,近年來在大學必須建立特色、善盡社會責任的思維下,積極地配合地區發展。因此,在校務發展上將「南島文化」及「海洋深層水」的研發列為重點。位於中太平洋的美國夏威夷群島,在歐胡島北側設有「波里尼西亞文化文中心(Polynesian Culture Center,以下簡稱PCC)」,由楊百翰大學夏威夷校區(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at Hawaii)合作經營,為著名的多元文化觀光景點。另一方面,在夏威夷大島設立的「夏威夷自然資源研究中心(Natural Energy Laboratory of Hawaii Authority,以下簡稱NELHA)」,抽取海洋深層水發展出「夏威夷海洋科技園區(Hawaii Ocean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以下簡稱HOST)」。以目前臺東地區及國立臺東大學的發展,PCC及NELHA恰可作為發展借鏡,因此乃由民間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組成考察團前往參訪。本文在於記錄考察的一些記實,並提供一些建議以利發展參考。

 

 

作者:蔡政良/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暨

       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助理教授

   劉金源/國立臺東大學 校長

↑回目錄

2013韓國水博覽會與論壇考察記實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考察)
摘要

  深層海水資源除了是未來人類面對全球水資源枯竭的一種可能的解決方式之外,亦同時是創造各種產業與科技應用的綠色資源,不論在食品保健、飲水、生物萃取、觀光休閒、理療等,都相當有發展潛力。然而,臺灣目前的深層海水產業發展,遭遇到了取水的問題,以至於相關的初級產業仍未發展,且相關產品的運銷物流、品牌以及客製化產品等發展上,也付之闕如。鄰近的日本與韓國發展則比臺灣早,例如在韓國,於西元2000年左右即開始深層海水之運用,發展至今已超過13年。2013年在韓國舉辦了「水博覽會與論壇」,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與者在面臨全球暖化環境變遷的情況下,共同探討「水資源」的相關問題,並透過企業與政府機關的參與,尋找出解決方案。在技術的支援與政策配合下共同合作,透過交流討論,發展全球對於「水資源」問題的解決共識,而「深層海水」的運用也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因應措施。本文即為作者參與水博覽會與論壇之與會紀錄,以提供相關先進們參考。

 

 

作者:陳雲芳/國立臺東大學兼任環境教育講師

       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臺東深層海水產業關鍵技術研發三年計畫」

       助理研究員

↑回目錄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