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與能源是人類所面臨的兩大問題,而這兩種資源,海洋都有豐富的蘊藏量。臺灣四面環海,西部的臺灣海峽是屬於大陸棚的淺海區域,水深大約200公尺,而東部面對的是幅員遼闊的西太平洋,沿岸大都是岩石海岸,在離岸十數公里外水深即迅速下降至數千公尺的深海區。從實務應用的觀點,在水深200公尺以下,陽光照射不到的區域,該區海水具有低溫、潔淨、富營養鹽的特性,有高度的應用價值,稱之為深層海水。
自1970年代開始,美國、日本即啟動對深層海水的研究與應用,起初主要是以溫差發電冷能利用為主,後來發展出水產養殖、飲用水、化妝品等多元產品、觀光體驗等。2000年開始,我國與韓國也陸續投入海洋深層水產業發展。依據行政院94年4月12日所核定的「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政策綱領」,我國正式啟動深層海水資源的開發。當時正是臺灣向西部地區極化發展趨勢日益顯著、東部邊綠化且呈現永續發展危機之際,海洋深層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無疑給東部的鄉親帶來了希望與期盼。然而其後在商業行銷與宣傳及媒體專業素養不足之情況下,竟誤導社會大眾認為深層海水有美容、減壓、甚至可治高血壓、憂鬱症等療效而引發社會爭議與大眾的不安。另一方面抽水工程技術還在涵養階段,抽水不穩定或抽取水量不足,水賣得太貴等阻礙了深層水產業的發展。
為呼應行政院規劃將東部型塑為養生、休閒與觀光產業之創新走廊,經濟部之第2期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發展實施計畫即將從103年起開始啟動,在此衷心期盼深層水能「揮別過去,展現深層水產業榮景」!要達到這一目標,深層水產業要符合3E原則,首先在經濟上(Economical)必需是可行的,必需結合政府將臺東建構為無毒有機農漁園區,開發特色且兼具養生、休閒與觀光的深層水產業,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國內外競爭力,維持穩定可預期的利潤,以維護產業之永續發展;其次必需是社會可接受的(Equality),即深層水產業不能在政府用了大量之公共資源後只有少數人受益,更不能有公共安全之疑慮;其三是環境(Environmental)上必需是和諧而友善的,即資源利用要合乎綠能、環保與生態平衡之原則。
然而要遂行3E原則,亟需產官學界合力進行深層水資源多效利用的產業鏈規劃及其必要之基礎研究,例如深層水抽取後低溫冷能利用要配合園區及休閒理療與體驗之需求而決定溫差發電、冷凍冷藏、蔬果花卉與草藥育種栽培、低溫農業、區域冷能等之用水與設施需求,而經過冷能利用後的水,多少水要用於飲用礦泉水與礦物質鹵水之商品化利用(食品添加物、化妝品、醫療保健品、深海食鹽),有多少水要用於魚貝類養殖或種苗繁殖,以及休閒理療要用多少水等;而這些鹵水及養殖利用過之水,又如何用在海藻的培養等。換言之,一次產業鏈的規劃,及其加工(飲料生產、食品加工、製鹽、製藥)與生產品的流通、物流等二次產業,以及加值化、客製化產品的保健食品、觀光休閒、化妝品、海洋能源等三級產之規劃與發展均是深層水產業之3E原則的機會與挑戰,也是產官學界對深層水資源利用第2期計劃的新願景,但願深層水產業的落實發展能給台東鄉親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本期季刊以「臺灣海洋深層水資源利用」為主題,邀請產、官、學、研各界關心深層海水產業發展的人士撰文發表或接受採訪。內容包括:當前推動深層海水產業的挑戰與展望、我國海洋深層水穩定取水及永續發展問題、深層海水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推動方向、臺東深層海水取工程經驗、專訪、考察記實等,這些文章都反映出當前我國海洋深層水發展現況與挑戰。
本專輯由兩位筆者擔任主編,段文宏助理教授擔任執行編輯,陳雲芳專案研究員擔任編輯助理。謹在此感謝所有撰稿人及受訪人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