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於2013年年會特刊特別挑選「以行動再創臺灣港埠風華」專輯,做為台灣港埠發展的參考,總共整理十二篇文章報導。
緣於台灣港務公司正式於2012年3月1日成立,近一年以來,在東亞地區樞紐港埠林立的競爭環境中,台灣各大港口面臨了更多元化的機會與挑戰,這些課題,俱與本刊專輯內的重要議題相關。首先,蔡丁義等作者以規劃臺灣港群綠色港口之藍圖為主題,期能在港務公司的經營下,未來能夠主動將港口建設納入對環境友善的考量;並突顯港口設施的環保效益,以及永續價值。此種主動藉由創造環境友善之港埠空間,以帶動港口城市之繁榮發展的規劃方式,值得各國仿傚。當然,這一年來,港務公司此種困境中成立、逆勢中成長的魄力,作者陳一芳在本專輯中,即藉由航港體制改革後的績效展現,已經清楚述明。朱志光等作者亦藉由台灣港務公司未來發展建設計劃之鋪陳,讓大家了解臺灣港務公司未來在擘劃相關永續發展策略;以及港口競爭力提升上的決心與毅力。
除了港務公司的發展課題之外,其他與國際物流及海運港口相關的主題,亦是本專輯甚為關注的內容。林鴻列等作者即針對台灣南部地區的相關物流產業的服務市場區隔課題,進行服務屬性之深入分析。俟後,蔡豐明與張志清等作者,則針對ECFA後自由貿易港區之規劃及發展策略,進行深入分析,畢竟自由貿易港區政策,是兩岸未來物流產業競合中,最受到重視的項目,未來可以將其作為台灣發展運籌中心的方向與競爭利基。余坤東等作者則改由區域創新系統的觀點,以突顯出港埠城市競爭力的展現方式,其發現港口城市內,「產業群聚」的建立與「創新財源」之資源提供,是最為迫切需要的區域創新構面。
高雄港是台灣地區最重要的國際樞紐港口,亦是東亞最重要的遠洋貨櫃航運主要母港之一,劉銘濬等作者即由策略研擬觀點,以探討拓展高雄港未來轉運市場之重要方向,曾文瑞等作者亦利用風險管理之方法與角度,以分析高雄港區內貨櫃場棧之作業安全問題,楊鈺池等作者則利用港埠背後腹地及群聚觀點,以實證高雄港、基隆港、台北港與台中港內,自由貿易港區發展的關鍵成功因素,楊崇正作者更以最新之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政策課題,以檢討我國港口城市未來應有的配套發展與應用策略。
此外,倪安順等作者,則利用港口與航運產業結合之海運供應鏈聯合行銷整合為課題,以探討在目前以聯盟做為競爭利基的方式,產生出劇烈的營運環境及企業策略變化環境下,航運與港口產業要如何運作,才能將服務推銷出去,此課題在海運產業當今面臨複雜多元的動態資訊環境下,頗符合目前全球航港競爭情勢之所需。最後,吳東明等作者,則利用近岸水域溢油事件之快速應變系統設備之研發與應用為主題,以探究更經濟、更便捷的溢油回收系統的研發,其對綠色港口策略之執行,具有實質上的應用效果。
本專輯之編輯委員們,衷心感謝本輯作者群的文獻提供,並祈此專輯之刊載行動,對於台灣港務公司未來再創臺灣港埠風華之魄舉,能夠敬獻一份助益與祝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