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於2012年歲末特別挑選「永續海洋環境」專輯,做為台灣海洋環境永續發展的參考,總共整理七篇文章報導。
首先,簡連貴教授等以「綠色能源離岸風電場與海事工程技術」為題,初步藉由國內外相關案例蒐集及訪視國內海事相關廠商,評估國內外離岸風電場相關海事工程技術、經驗及船機能量。同時配合離岸風電場開發,探討先導型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能量,並針對海事工程部分進行規範與案例之蒐集,研析彙整各國離岸風電場海事工程規範之重點,提供未來需制訂離岸風電場海事工程規範之借鏡。
另外,簡教授等學者提出「台灣整體海岸防護與調適策略之探討」,蒐集相關國內外海岸防護文獻及案例,並就現況檢討台灣地區整體海岸防護區劃設原則及進行圖資更新作業,予以研析海岸防護區管理原則與土地使用管制規範。
第三篇文章由張人懿教授「淺談海洋再生能源之商機與策略」,透過文獻資料蒐集、PEST分析及SWOT分析,探討我國海洋再生能源替產業進行現況、潛在商機、可行戰略與發展性,期可做為產業與政策發展之參據。
由蔡加正教授等以「衛星資料辨識熱帶氣旋降水發生之研究」為題,探究颱風的生成、結構、特性、能量及運動,特別是颱風降雨現象更是近年來科學家關注的課題,文章收集近8年(2001-2008)共53場颱風的衛星資料以及雨量資料。本研究所發展之最鄰近搜索分類器可用來辨識降雨發生與否之情形,為評估最鄰近搜索法之優缺點。第五篇報導則由湛翔智博士等學者「由海洋資源利用談環境監測之技術發展」,藉由海洋觀測站及無人水面載具等二項監測方式,說明技術經由研發與整合後,可提供給國內產業參與投入製造,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
陳琪芳教授與研究群則對「臺灣西部海域的離岸風力發電機之施工水下噪音模擬分析」乙文,探討其水下噪音傳播距離及影響範圍,期以此作為未來施工時噪音減量與警戒規劃之參考。本研究針對離岸風力機基礎打樁施工進行水下寬頻噪音的數值模擬,利用不同水文和海洋地形條件。因為離岸風力機的施工架設與運轉所造成的水下噪音,也同時會影響到此海域的許多哺乳類生物,如保育類動物中華白海豚,故施工前須了解該海域水下噪音的傳播特性。
最後,由董東璟教授等針對「海洋垃圾調查與分析」,論述監測海洋垃圾之重要性,介紹國際上與國內海洋垃圾清理與調查概況。本文精彩處,還報告諸如重量級的海岸垃圾,即漂流木,分析結果顯示,莫拉克颱風過後,漂流木影響全台83.2%海岸線,且被清除之數量約僅為總數之七分之一,不少漂流木垃圾隨著洋流被帶往其它海域。此令吾人感到詫異。
編輯群衷心希望此專輯提供熱心永續海洋環境者參考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