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一00年度第二十一卷第四期
『大陸礁層』專輯
目  錄 封面
「大陸礁層」專輯序言
沖之鳥礁是否有200浬專屬經濟區和350浬大陸礁層擴界的權利?
從南海諸國在CLCS所提出的照會來分析南海劃界之困難
應用多光譜衛星影像分析南沙太平島
我國在南海油氣資源的展望
簡介水下鑽探設備(MeBo)在海洋科學上的應用
芬蘭海軍水雷反制艦的無人操控水下載具設備應用紀實
屏東縣枋山沿岸海域定置網漁場調查及漁業整合規劃之研究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apnet(Otoshi ami) Fishery(建網類陷阱式落網具生態漁法之探討)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一00年度第二十一卷第四期封面


「大陸礁層」 專輯序言
(第二十一卷第 四期-序言)
摘要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定義,大陸礁層不僅是漁業活動的重要資源地,同時也是海底油氣與礦產的富集地區,但是因為鄰接國的海域重疊或糾紛,常常涉及主權管轄的爭端問題。台灣四周環海,加上我們一直有效的掌管東沙群島 (距離台灣450公里)、南沙太平島和中洲沙灘(以上兩者距離台灣1,600公里),而且符合海洋法公約的「島嶼」規定,又知道附近海域可能蘊藏豐富的資源,本專輯仍針對「大陸礁層」的議題,加以申述。

本輯的第一篇主要探討日本在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的申請案中,冲之鳥礁的地球科學証據。第二篇則以法理的立場,探討南中國海劃界的困難。第三篇以多光譜衛星影像分析我國的南沙太平島。第四篇更以資源探勘問題,討論我國在東沙和南沙的未來展望。未來的大陸礁層調查和海洋研究需要新的裝備,以深入我們目前無法到達的海底,第五篇的水下鑽探設備 (MeBo)和第六篇的無人操控水下載具 (ROV)都是很切體的介紹。第七和八篇則針對漁場調查和生態漁法之探討。 

作者:李昭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教授

   劉金源/國立台東大學 校長

   張順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微電子工程系 教授

沖之鳥礁是否有200浬專屬經濟區和350浬大陸礁層擴界的權利?
(第二十一卷第 四期-大陸礁層)
摘要

  日本於2008年向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的正式五項提案中,冲之鳥礁是一項最有爭議,而且影響我國在公海海域進行科學調查、生物和非生物資源調查、和自由航行的權利。然而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冲之鳥礁在科學證據上和法律理論上,都不應該有200浬的專屬經濟區和350浬的大陸礁層擴界的權利。為此仍撰文申論之。

關鍵詞:冲之鳥礁、九州-帛琉海脊、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

作者:李昭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教授

從南海諸國在CLCS所提出的照會來分析南海劃界之困難
(第二十一卷第 四期-大陸礁層)
摘要

  南海諸國的領土主權歸屬爭端及海疆畫界爭端之核心問題,就是中華民國政府所公布的南海U形線之地圖。本論文討論南海U形線的起源及內涵。本文另外討論海峽兩岸政府對於U形線之法律主張的改變,特別是U形線內所謂「歷史性水域」主張的立場的改變。本文要分析南海周邊國家對於U形線所提出的外交照會及抗議之文字內容,本文要將這些外交照會及抗議所蘊含的法律立場,以及這些法律立場所產生的法律爭端加以分類。在分類過後,本文將提出解決這些法律爭議的方式。

作者:高聖愓/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 副教授

應用多光譜衛星影像分析南沙太平島

(第二十一卷第四期-大陸礁層)

摘要

  面對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分佈在大洋中的島嶼將受到最明顯的衝擊。位於南中國海的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主要的島嶼,也是我國國土的最南界。最近許多相關研究皆觀察到太平島西側海岸有嚴重的侵蝕發生,除了導致海岸線改變,島上可利用之陸地面積亦逐漸減少。這些國土問題將會成為我國在南沙群島維護領海主權的羈絆,這絕對是迫切需要被重視的問題。面對如此遙遠的距離,使用衛星遙測可以快速地對南沙太平島進行探測調查。透過衛星連續地監測可以觀察太平島的海岸地形變化,甚至生態分佈的情況。本研究之目標乃是用衛星影像及當地的地真資料對太平島海岸及附近淺水環境進行觀測比對,繼而建立影像與地真資料之關係。未來希望藉由此關係分析南沙鄰近島嶼之變化,驗證海岸環境是否受到大尺度之氣候變遷所影響。

關鍵詞:太平島、南沙群島、衛星影像、影像分類、次像元、氣候變遷

作者:高宏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蘇仕峰/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任 玄/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副教授

   李昭興/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教授     

我國在南海油氣資源的展望
(第二十一卷第 四期-大陸礁層)
摘要

  99.5%以上的我國油氣資源來自進口。而我國的東沙和南沙海域卻還有尚未開發的天然氣水合物和油氣資源,但開發這些資源,需要滿足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島嶼」法律地位,而且還要擱置南沙群島周邊的「領土糾紛」。我國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國,要排除以上的困境,值得我們深思,再深思。

關鍵詞:南中國海、石油天然氣資源、島嶼的法律地位

作者:李昭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教授   

簡介水下鑽探設備(MoBo)在海洋科學上的應用
(第二十一卷第 四期-海洋科技報導)
摘要

 德國海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MARUM)研發的水下鑽探設備(MeBo)可以鑽到海床下70∼100公尺,而且岩心回收率很高,這種設備結合傳統岩心採集器之可攜帶性及鑽井船能鑽堅硬地層的優點,是目前非常熱門的海洋調查設備之一。本文簡介MeBo在海洋科學上可能的應用,包括天然氣水合物探勘、海底崩移調查、南極氣候變遷這三種研究主題。

關鍵詞:MeBo、水下鑽探(underwater drilling)、天然氣水合物(gas

           hydrate)、海底崩移(submarine landslide)

 

作者:邱瑞焜/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劉紹勇/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高家俊/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劉家瑄/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楊燦堯/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暨研究所

芬蘭海軍水雷反制艦的無人操控水下載具設備應用紀實
(第二十一卷第四期-海洋科技報導)
摘要

  芬蘭海軍新型卡塔帕級水雷反制艦,正是全世界首艘配載有康士堡科技公司「福進1000」型的無人操控水下載具者,並且亦配置兩具「雷慕斯」型可攜式無人操控水下載具設備。除潛水艇外,該水雷反制艦被視為最複雜且困難明確指定及建造的海軍事艦艇,並且可執行一系列專案任務工作,其中包括有.海底地形測繪及航道調查;港口防衛;海底底層,繫纜及海面漂浮等水雷的位置測定及中性化拆解作業。芬蘭海軍發言人表示:「曾邀請歐洲10個國家海軍,並且依據各國自身操作方式,將12具不同類型感測系統設備分別裝置於11艘不同國家船艦上,以進行各項性能測試工作,在地中海及北海等水域展現優越性能成果。在進行海上測試期間,芬蘭海軍亦發現在波羅的海水域狀況下,無人操控水下載具所配置的聲納系統,諸如「福進1000」型系統,其整體性能表現優於船載式聲納系統。總合而言,運用無人操控水下載具,以進行水雷的調查及偵測工作應是較為安全的作業方式,被部署在船上的操作人員能夠保持在水雷區之外,可以確保執行除雷任務時的人身安全。

 

作者:吳東明/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專任教授

   呂俊寬/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回目錄

 

屏東縣枋山沿岸海域定置網漁場調查及漁業整合規劃之研究
(第二十一卷第 四期-海洋科技報導)
摘要

 本研究旨在調查、彙整與評估屏東縣枋山鄉海域各項環境因素,以究明本海域規畫發展整合型定置網漁業之可行性。

經現場海域環境調查,鹽度及水溫皆在標準範圍內(平均介於26.3psu ~ 26.7psu;28.4℃~31.9℃),不會影響定置網捕撈及箱網養殖作業。而海域流向大多為東南東(ESE)至南南東(SSE)方位為主,平均流速為7.64cm/s (0.15節),對定置網及箱網影響較小。且海域水深25~50m為定置網身網設網良好地點。經潛水人員海底採樣發現,水深18.5~ 32.2m處為泥沙底質,對敷設定置網極佳。水色約2級,透明度佳;鄰近海口海域富含營養鹽,溶氧標準、BOD標準、氨氮、總磷、水質均屬於甲類標準,對箱網養殖適養性及定置網設置條件均佳。

 經綜合評估枋山鄉整體海域環境良好,如何整合海岸及可利用之海域結合觀光休閒將是未來枋山鄉發展海洋產業之重要契機。且未來傳統漁業形態必需轉向觀光休閒及生態培育型漁業,若能由政府、民間業者及漁民共同合作,克服現行漁業法令限制、運用現行農漁村再生政策及輔導教育當地漁民,發展生態型定置網結合箱網養殖及海上平台複合式休閒漁業,走出一條獨特海洋產業,不僅可以增加地方特色、發展觀光休閒、提高漁村就業機會,增加漁民所得,培育沿岸資源,並具生態教育意義等多項優點。

關鍵詞:定置網漁業、箱網養殖、生態培育型漁業、海上休閒平台

作者:許耀文/國立東港海事職業學校 校長

   鄭火元/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

   姜士明/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apnet (Otoshi ami) Fishery(建網類陷阱式落網具生態漁法之探討)
(第二十一卷第 四期-海洋科技報導)
摘要

 陷阱式落網類定置網漁業在台灣發展已有百年以上歷史,近年來已躍居沿岸第二大漁業。陷阱式落網類定置網捕撈之漁獲物品質好、新鮮度高,提供國人優質且富營養之海產食品。

陷阱式落網類定置網係一種被動式漁具、漁法,使用多重陷阱誘捕洄游魚族為主。因其對海洋環境及生態之友善對應,堪稱為一種環保型漁具和生態漁法。換句話說,陷阱式落網類定置網漁具、漁法對於海洋環境與生態系之衝擊相當低,且漁業資源可以持續穩定被利用。陷阱式落網類定置漁場及其週邊海域可扮演人工魚礁(ARs)和聚魚裝置(FADs)之功能。依調查分析,陷阱式落網類定置網漁業因能整合沿岸海域之海洋箱網養殖業,擴大其效益與生態功能,所以經營者及漁民皆對本漁業之未來發展深具信心。陷阱式落網類定置網漁業每年固定在特定海域進行漁撈作業,可帶給社區漁民穩定工作、收益、食物供給及繁榮當地漁村。陷阱式落網類定置網漁業因需其他諸如漁撈設備、漁船等產業之連鎖配合,未來將繼續扮演相關海洋產業之火車頭功能,俾利帶動漁村社區發展、振興產業經濟。

關鍵詞:陷阱式落網類定置網漁業、環保型漁具和生態漁法、海洋產業火車頭功能

作者:鄭火元/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

       (澳洲國立塔斯馬尼亞大學 海洋保育與資源永續中心博士)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