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即不斷增加,而進入21世紀,人口眾多的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國積極發展經濟,對資源與能源的消耗更加快速,因此世界各國對自然資源的開發不遺餘力,也開始重視資、能源的善用與永續發展的觀念。另一方面,由於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上過去難以進行資源調查與開發的地區,特別是海洋覆蓋的地區,已積極展開各項資源調查工作,對高經濟價值的海域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鑽石礦等,更已進行開採與利用。
地球上海洋覆蓋的面積佔70%,其蘊藏的資源與能源儲量遠遠超過目前陸地上所能提供的資、能源量。一般而言,海洋資源可以分為生物資源與非生物資源。人類對於海洋生物資源的利用,如漁業與海洋生物科技產業等,已有長遠的歷史;而非生物資源方面,則因海洋環境的限制、探勘技術的困難,以及高昂的開採成本等因素,目前利用程度仍非常有限。海洋非生物資源依其資源產生型態,還可以分為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能資源。礦產資源主要經由地質或地球化學作用所形成,例如海域石油、天然氣、海鹽、海砂、海底錳核等等;而海洋能資源指的則是有潛力轉換成電力的海洋動力能量,如風力、波浪、海流、潮汐、海洋溫差等等。由於海洋資源範圍廣闊,本「海洋資源探勘」專輯將僅著重在海洋礦產資源方面。
人類對於海洋礦產資源中的海鹽開採歷史最為悠久,而近二、三十年來海砂以及海域石油、天然氣的調查、探勘與開發也在積極進行。這些礦產資源的探勘與開發目前仍侷限在近陸地的大陸棚、坡地帶,但深海中的礦產資源,如富含錳、鈷等金屬礦物的錳核,以及富含多種金屬礦物和稀土元素的大規模硫化礦床(massive
sulfide deposits),雖尚未見經濟開發的行動,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對這些海洋礦產資源所有權的爭奪也日益嚴重。
為了協助國人了解目前國際上對海洋礦產資源探勘與開發的規範與現況,以及台灣周邊海域所擁有的海洋礦產資源分布與開發潛力,本刊特別邀請國內數位專家、學者為「海洋資源探勘」專輯撰文。首先經濟部礦業司副司長陳逸偵先生介紹了國際海洋資源探勘與開發所需要知道的法律規範與技術發展。該文從國際海洋法出發,說明了沿海國家可主張的經濟海域與大陸礁層觀念,介紹聯合國海洋公約及國際機構對海洋礦物資源的管理以及採礦法規。另外,該文還介紹了現今國際上深海採礦計畫,以及一些國家在其經濟海域中對海洋礦產資源開採所使用的技術。
台灣曾於1970年代到1980年代間對台灣東部的菲律賓海進行海底錳核的調查研究。當時主持該項計畫的陳汝勤教授特別專文介紹了深海錳核的組成、鐵錳礦床的成因、大洋中以及我國東部海域錳核的分布與成分、國際海床管理局對深海錳核探採的管理與規範,以及開採錳核的技術。
除了錳核外,深海中另一項受人重視的礦產資源就是在中洋脊與弧後盆地張裂帶所發現的大量金屬硫化物礦床。中央地質調查所王詠絢博士特別專文介紹這類在熱液環境下所形成的多金屬硫化礦床,特別是在台灣東北海域的沖繩海槽中即有這些礦床的存在。該文介紹這類礦床的形成方式、礦物成分,在沖繩海槽中的分布以及其特性與礦物組合,並提出調查建議。
在各類海洋礦產資源中,最有經濟價值且已為人類開採利用的,當屬海域中蘊藏的石油與天然氣。中油公司翁榮南博士特別撰文介紹了海域油氣探勘與開發簡史,以及台灣海域從1960年代開始至今的石油與天然氣探勘與開採的歷程。該文也完整的介紹了台灣海域的石油地質,並提出對台灣海域油氣潛能的展望。
除了傳統能源資源的石油與天然氣,近年來一種以水合物方式蘊藏在海床下的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受到高度重視。由於天然氣水合物被視為是21世紀極有潛力的新能源,而國內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主導下進行了八年的台灣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調查探勘工作,發現在台灣西南海域蘊藏了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本專輯因而安排了三篇專文來介紹這台灣所擁有的未來新能源資源。首先,中央地質調查所鐘三雄先生以深入淺出的筆調來介紹天然氣水合物。該文說明了天然氣水合物的組成與特性、世界上的天然氣水合物的分布及其能源潛力、天然氣水合物的探勘與開發技術、以及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研究現況。接著,同樣任職於中央地質調查所的陳松春先生詳細的介紹了天然氣水合物之探測技術,包括反射震測、海底地震儀觀測、地熱量測、海底聲納探測、地電探勘,海床岩心採樣與地球化學分析等等。事實上這些探勘技術不僅能用於調查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可用來調查其他的海域資源。
本專輯最後一篇文章則是由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許鶴瀚主筆,介紹該所震測探勘實驗室發展出的3維震測探勘技術,以及其在台灣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探勘上之應用。這套由我國學術界首度建立之3維震測探勘與分析技術能提供海床之下高解析度的3維構造形貌,雖是為探勘台灣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所發展出來,但在海域資源探勘、工程風險評估、以至海域二氧化碳封存場址的調查以及二氧化碳注入後的監測等方面,均能發揮功效。
除了海洋資源探勘的7篇專文外,本期季刊亦收錄了曾世邦與林武文兩位教授合寫的「雲端運算與海洋科技應用」一文。先進的雲端系統能快速的處理大量資料,在海洋科技應用以及海洋資源探勘方面將能大幅提升其效率。
由於人類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品質的提升,對資源的需求日益高漲,陸地上的資源久為人類開採利用,所餘有限,海域的資源勢將成為未來人類開發的目標。然海域資源的開發需要有適當的規範,更需避免破壞海洋環境。目前海域資源探勘與開採技術難度大、成本高,但台灣陸上資源有限,而海域則有豐富的資源潛藏,我國應有計畫的進行海域資源調查,為未來開發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