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專輯,邀請蔡錦玲教授在「海洋科技教育」一文裡,闡述推展全民海洋知識教育成功的關鍵--培育具海洋知識的基層教師。這也是是培育「具海洋知識的下一代」、發展「海洋知識經濟體」的基礎。
陳政宏教授在「成大海洋科技新貴計畫的規劃與執行」介紹該校執行「培育海洋科技實務人才計畫」(俗稱「海洋科技新貴計畫」)之規劃與執行過程、執行成果、以及後續建議。
黃成鶊碩士等在「從戶外教學實施海洋科技教育--澎湖員貝海洋探索夏令營--之成果及展望」文章裡,敘述澎湖員貝海洋探索夏令營舉辦之背景、活動內容、夏令營在海洋教育上的角色及發展、及討論各項活動對引發學生對海洋科技興趣之能力。
蕭世民教授「以一個平台技術將培育水生物的智能發展成為台灣社會的特色」一文,敘述其建立一個容易操作、新穎有效、已經成功地應用於白蝦、吳郭魚、青斑、龍膽石斑等養殖之「多層次室內淺水生物培育平台」的歷程,借著這平台促進大眾對培育水生物的興趣、連結沿海養殖區及都會區人們對水生物的知識及技能。鄭火元教授等之「屏東縣小琉球海域漁業多元化利用規劃探討」文章,以小琉球部分海域為例,提出在維護沿岸漁業資源與海洋生態前提下,複合式資源管理及生態培育型多元整體性產業發展方案。兼俱增殖海洋漁業資源、帶動漁業與觀光、提昇漁村生活品質、促進經濟繁榮等功能。
另有,涂季平教授等提出「水下鈸型結構壓電換能器之聲場模擬分析」乙文,介紹其設計製造之鈸型結構壓電換能器,以及換能器輻射聲場之預測方法,期能掌握換能器的性能,以發展先進之換能器,做為水下探測、定位、通訊研究所需的聲源。邱瑞焜先生等透過「地層剖面資料在海洋環境研究上的演進」一文,從地層剖面資料收集方法與收集裝備的三個發展期程,介紹人類近年來對海洋環境與地層資訊的掌握,在質與量都有很大的精進。最後,羅良慧研究員等於「潔淨能源的藍色趨勢--國際海洋能發電技術及政策推動現況」介紹海洋能中具備最大潛在容量的波浪能之近岸式與離岸式能量採集系統、能量轉換系統、各國研發技術現況、及政策推動方向,做為國人邁向低碳化社會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