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產官學軍界於水文與聲訊量測上在過去幾年間有相當程度的投入,量測方法及儀器之提昇與研究人力的增加有目共睹。在水文上除傳統式船側測量外,雷達、深海錨錠及衛星傳輸皆被充份利用,使量測在空間與時間取樣量可大幅度提昇。而聲訊量測包括聲音傳播損失、背景噪音、底質聲學性質、及聲音反射等也在本專籍中專文報導。其應用包括水下偵測、港口防禦、及魚業資源監測等在文章中皆有明確描述。
近年來海洋學者利用雷達觀測海洋表面波浪現象已逐漸普及中。吳立中、董東璟、莊士賢在”雷達於海洋觀測之應用”闡述航海雷達量測波浪及流場的能力,並具有內波修測之潛力。何文華、詹智丞、許偉倫的”深海表面浮球觀測系統"描述藉由深海表面浮球布放及衛星傳輸能及時收集海表面氣象與上層的海洋水文海流等資料觀測海氣交互作用及進行颱風研究。
除了民間投入外
海軍在水文與聲訊量測上有系統的搜集;洪毓宏的「海洋探測與測量作業現況」對海軍大氣海洋局為架構海洋作戰環境針對海洋環境中之地形府..與水文海象等有系統化且全面性的收集有相當詳盡描述。
苑梅俊等所著「海洋音響參數之量測、分析及應用」介紹由陳琪芳教授、王崇武教授所領導的海洋聲學研究團隊近年之作業概況與研究內容。台灣周邊海域海底地形崎嶇,加上黑潮於東北方海域轉向,產生湧昇流行成良好漁場,亦在東海陸棚上形成內波現象,水下偵測狀況複雜。海洋聲學研究團隊利用海洋整合實驗,量測影響水下偵測的海洋相關參數,並且配合國內自行開發的水下偵測效能解算軟體,分析台灣周邊海域水下偵測特性,以做為台灣周邊海域海洋探測、海洋工程與漁業開發等領域的參考運用。
王崇武等所著「海洋地音參數量測與資料庫之建立」介紹以頻譜比對法反算海洋地音參數計算方式,經與實測岩心採樣資料比對,成果相當良好。本文亦提出利用岩心、震測及反算方式建立地音資料庫之構想,可有效整合並提升由不同量測方式獲得之底質實測資料的使用效益,其成果可提供水下偵測計算運用,以增進解算準確度。
海洋環境噪音為水下偵測效能的重要參數之ㄧ,然而環境噪音會隨著時間、季節、海洋環境等有所變動,因此需要長時間的量測,來提供較佳的數值預估。魏瑞昌等所著「海洋環境噪音量測系統之特性與應用」介紹不同類型之海洋環境噪音量測系統及其特性,並介紹海洋環境噪音之ㄧ般特性。由於海洋環境噪音量測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及財力,本文亦提出以實測資料為基礎,配合預估模式建立資料庫,以提供水下偵測計算所需之海洋環境噪音查詢。
趙尊憲等所著「高雄港第一港口水下噪音特性量測與分析」運用水下量測技術在高雄港第一港口區域進行環境噪音資料的蒐集,並對港區各類型船隻進行聲強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港外由船隻所產生低頻噪音要比港內來的高,由波浪產生的中頻噪音港內則比港外來的大。在船隻聲強方面,其強度與船隻類型、排水量、船速、主機和輔機類型有密切關聯。
漁探機偵測魚群時,是發射聲波碰觸魚體後,接收其逆散射聲場的強度,以確認魚群的位置及大小,魚體中的魚鰾是影響魚體目標物強度之重要因子。周欣賢等所著「仿魚鰾目標物逆散射強度量測與分析」介紹利用逆向工程技術
(Reversed Engineering),製作已知且穩定之魚體模型,藉由改變模型魚體之魚鰾 (Swim bladder)
大小幾何分佈與材質,進行散射聲場與介質目標物反射係數之量測,以瞭解目標物之斷面幾何變化對魚體聲波反射強度之影響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