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資訊科技在海洋產業之應用」專輯,收錄六篇文章及一篇技術研究。首先由張順雄等作者之「方位估測系統實現於海域之驗證」,開發出一可攜型多通道即時處理系統之硬體,研製方位估測器進行實驗室與海域的驗證,海域的實驗地點為基隆碧砂漁港。由林武文及林永豐之「光纖通信技術在水下偵測的應用」就光纖通信的技術概念、調變解調技術、多工原理、感測器拓樸排列方式,綜合其發展於水下偵測技術的應用,作一概略性的介紹。未來結合光纖通訊及光纖感測陣列,形成偵測陣列網路系統,作為水下偵測及資訊的網路,將具有極佳的發展潛力。
其次體認到海洋探測工作極端依賴儀器與軟體之重要性,由張逸中所發表之「海測軟體研發技術之探討」乙文,有極為寶貴之實務經驗,討論研發過程中的幾個技術關鍵,所產生的實際效益,提供海洋學界與業界參考。
由黃明哲及薛憲文所撰「數位海洋(Digital
Ocean)的規劃與發展」乙文,提出以地理資訊系統(GIS)作為建構「數位海洋」之基礎架構,建立台灣週邊海域「海洋環境資訊系統」。另者由古碧源等作者之「無人水面載具測深技術之實用化」乙文,採用經過驗證有效可行的載具系統與遠端監控技術,再結合符合工程測量精確度的載台定位與垂直測深儀器,進行三維定位與水深整合解算,經實地測試結果證明,可獲致公分級的絕對高程精確度。此成果由國內專業工程顧問公司採用於河川與海岸的測深,實現無人水面載具測深技術之實用化。
最後,由鄭火元及高敦寶之「應用海流儀與遠隔式魚探機以提昇定置網漁業漁獲效率之初步探討」乙文,在於探討應用海流儀與魚探機來提昇定置網漁業之漁獲效率。另林欽隆所著「台灣海域沉船危機與處理」乙文,根據相關個案現場之觀測、採樣、計算推估,以及其他國家處理類似案件經驗,評估這些案件發生,對台灣海域可能的影響與危機,並作出處理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