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九十四年度第十五卷第一期
『海洋產業科技-海洋牧場與園區專輯』
目  錄 封面
「海洋產業科技-海洋牧場與園區」專輯序言
訪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謝署長大文「談台灣海洋牧場現況及未來展望」
南方海洋園區推動與展望
台灣海洋牧場之設計規劃與營運管理
屏東縣海口海域廢輪胎稚魚保護礁效益評估之研究
由箱網養殖海鱺之病害探討台灣箱網養殖問題
水下探測整合技術於海上巡護之應用及其機制之建立
水下訊號源方位估測器之研製
海底生態一覽無遺-水底攝影機
第一次國科會-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訪問研習會紀實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九十四年度第十五卷第一期 封面

「海洋產業科技-海洋牧場與園區」專輯序言
(第十五卷第一期-序言)
摘要
 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2﹪,台灣四面環海,得天獨厚,為發展海洋產業必須推動『海洋園區』,統籌園區內海洋活動,兼顧環境保護以永續發展經濟,落實「海洋立國」之方針。海洋牧場的發展是一項綿密的工程,兼具繁養殖技術、漁場造成及資源管理等三大關鍵技術,台灣的海洋牧場發展工作自民國90年開始正式推動,民國92年成立的「南方海洋園區-小琉球示範區」為主要的推動地點。本期就海洋園區的推動現況與規劃願景,特別專訪主管機關漁業署謝大文署長暢談其規劃理念與發展方向,並請實際推動海洋園區工作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陳陽益院長撰文分享其推動位於屏東小琉球的南方海洋園區的工作。此外,本期『海洋產業科技─海洋牧場與園區』專輯特別邀請在海洋牧場有多年實務經驗的俞克儉教授及其夥伴分享其工作經驗,並特別請俞教授就海洋牧場中所使用的箱網的錨碇系統設計與廢輪胎在保護漁礁的應用與讀者分享。由於海洋牧場的推動工作中牽涉到養殖魚病的防治工作,本專輯邀請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養殖系張朴性教授發表專文討論台灣箱網養殖的病害防治問題。至於海洋園區的相關工程問題,國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劉金源所長就『水下探測整合技術於海上巡護之應用及其機制之建立』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副校長就『水下訊號源方位估測器之研製』分別發表二篇分屬於學理研究與技術應用的論文與讀者分享。此外,深具水下攝影機實務經驗的維迪電子公司總經理阮志道先生則針對該公司所開發的水下攝影機提出一些經驗分享與產品介紹的技術報告。相信藉由以上先進的研究心得與介紹,可以讓國人對於海洋園區的推動工作與內涵有初步的了解,並希望藉由以上的拋磚引玉,未來引導更多研究人員投身海洋園區的工作領域,讓海洋園區能更蓬勃發展。

作者:張順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副校長
   俞克維/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 系主任

訪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謝署長大文談「台灣海洋牧場現況及未來展望」
(第十五卷第一期-專訪)
摘要
 本刊於本(九十四)年三月七日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張順雄副校長、吳景凱研發長、黃春蘭主任、蕭世明顧問及邱萬敦組長等五位教授,訪問平易近人的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謝署長大文,謝署長於公務繁忙之際在吳滿全科長及李憲宗技正的培同下,接受本刊的專訪,記要如下,以分享讀者。

作者:邱萬敦、張順雄、吳景凱、黃春蘭/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南方海洋園區推動與展望
(第十五卷第一期-海洋牧場與園區)
摘要
 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二,台灣四面環海,得天獨厚,其資源孕育世世代代子民,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劃時代地匡正過去舊弊陳腐扭曲的思想,撥亂返正,唯多年積習成規亟待修正,海洋政策闕如,法規羈絆需鬆綁,國民懼海心靈待輔正,千頭萬緒百事待興。為發展海洋產業必須推動『南方海洋園區』,統籌園區內海洋活動,兼顧環境保護以永續發展經濟,落實「海洋立國」之分針。

作者:陳陽益/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暨南方海洋園區工作小組總召集人
   楊光哲/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技術員、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台灣海洋牧場之設計規劃與營運管理
(第十五卷第一期-海洋牧場與園區)
摘要
 在有限的水產資源下,去增加水產資源產量及限制捕獲的作法僅屬消極面,應從更積極面來著手,以農業為師,以海為田,由漁而牧,在大海中培育水產資源,進而設置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的設置須要大筆經費,設置後又要年年維修,其經費從何來,再再須要審慎思考。若將生產型「海洋牧場」輸入新的思維,提供人們一個可以釣魚、玩魚、捕魚、看魚的「海洋牧場」,在加上海中游泳池、帆船、水上機車及船釣等之休閒設施,對親水觀光產業之遊客是極具致命的吸引力。
 用廢輪胎製浮式導流防波堤,設置於箱網之外緣海域形成之「海洋牧場」,可將海流導向以免直接衝擊箱網、有效遲滯海浪及早變成破浪、且不影響原有海洋生態。由於海洋牧場之設立,因而帶動當地漁村水上休閒活動,人潮之流入,在漁村必帶動商業活動,諸如停車場、檳榔攤、釣具店、泳衣店、小吃攤、涼水攤等。其所延伸之商業效益更大於海洋牧場之效益。

作者:俞克儉/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 副教授
   蔡光照/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 講師

屏東縣海口海域廢輪胎稚魚保護礁效益評估之研究
(第十五卷第一期-海洋牧場與園區)
摘要
 人工魚礁除了提供廣大礁體之表面性,培養了許多魚類賴以維生之『餌料生物』,更重要的是因而造成許多孔隙、洞穴以供大的魚類棲息,以作為魚類之覓食、避敵、定居、繁殖之所在。
 廢輪胎製稚魚保護礁之效益在於補強海洋生物之食物鏈效應,投放後子稚魚有明顯之增加,且使原魚礁區之魚類亦增加,實際聚魚效益極佳。廢輪胎人工魚礁之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廉,投資新台幣40萬元,一年之內在一支釣漁業即可回收4028萬元,投資報酬率相當高。在惡劣天候下,廢輪胎稚魚保護礁之飄移及埋陷機率都很小,不會造成海域之二次污染,且可使陸上垃圾再生循環利用,一舉兩得。

作者:俞克儉/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 副教授
   蔡光照/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 講師

由箱網養殖海鱺之病害探討台灣箱網養殖問題
(第十五卷第一期-海洋牧場與園區)
摘要
 本文藉由研究海鱺常發生之疾病探討台灣近年來推展海洋箱網養殖產業問題,海鱺在分階段養殖過程,箱網養殖階段為最後之養成,為決定性之成敗關鍵,然而受到養殖風險中生物性和環境因子之影響,使得箱網養殖產業相關科技之提升更形重要。本文探討常見生物性因子發生養殖魚暴斃,有病毒性疾病如淋巴囊腫、細菌性疾病如鏈球菌和巴斯德菌感染症和扁型動物如單殖吸蟲之貝尼登吸蟲症,生物性問題是容易檢疫和防範,相對之下,在養殖過程常受到環境劇變(如颱風和海水水質劇變),是無法預期和難以防範,也是台灣箱網養殖業需關注和研究的主題。

作者:王瑜琦、 蕭玉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
   張朴性/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 教授

水下探測整合技術於海上巡護之應用及其機制之建立
(第十五卷第一期-海洋應用科技)
摘要
  由於國內在水下潛航器關鍵技術之研究尚落後歐美日等國一大段,因此趁此海洋環境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剛成立之初,由成大與中山大學相關領域之教授學者組團,分別前往美國及日本著名的幾個相關基礎研發與應用研究單位參觀,以了解研發水下載具的相關技術與周邊各項所須之配套措施,同時諮詢研發方向、進程及方式,同時尋求未來與其進行合作研究之可能性,並討論進行之方法 。

作者:劉金源/國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朱崇銳、薛炳彰/國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 專任研究助理
   葉帝廷/國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 碩士班研究生
   楊光哲/國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 技術員

水下訊號源方位估測器之研製
(第十五卷第一期-海洋應用科技)
摘要
 陣列訊號處理一直是訊號源方位估測的重要技術,廣泛地應用於水下通訊系統、雷達、聲納或導航系統中目標物之定位、束波(beamforming)及追蹤(tracking)。然而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如何有效提高估測系統的解析度,並且能夠正確估測出所需訊號的參數,也是眾人不斷努力的方向。而一般文獻資料的探討與研究卻只在於電腦模擬或理論及方法的探討,往往忽略實際情況下所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在於以硬體實現水中聲音訊號的方位估測,我們使用德州儀器公司所產的TMS320VC33數位訊號處理器為核心,並以最小平方解根演算法對訊號做方位估測,而完成一套完整且能獨立運作的方位估測系統。

作者:張順雄/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副校長
   何昇運、陳彥翰、莊孟傑、劉家暉/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生

海洋生態一覽無遺-水底攝影機
(第十五卷第一期-產業報導)
摘要
 全球有三分之二的面積是海,而海底下豐富的生態環境更是很難一窺究竟,以往要了解水中生態,常常都是由潛水人員帶著厚重的裝備下水觀察,這樣的動作是既費時又費力,且無法全天候觀測;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水底攝影機便孕育而生,這類的電子產品問世後,對往後海底生態的觀察或箱網漁業養殖的監控增加了便利性,全年無休的影像即時傳送,使水下動態影像能時時刻刻的記錄起來,也對海底生態研究開啟了無限可能。
 水底攝影機以往皆由歐美或日本進口,價格昂貴,技術層面高,且維修上的困難及不方便,這種種因素,使得水底攝影機在國內並未被廣泛使用,基於此種原因國內各家攝影機的製造廠商也開始紛紛投入製作水底攝影機的行列,但由於需求的不同,各家廠商所製造的水底攝影機等級及應用也有所不同,以下我們便針對日前墾丁核三廠水下監測系統所使用的水底攝影機,型號:“VDI-22XBTSSH”來做系統說明。

作者:阮志道/惟迪電子 總經理
   俞克維/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 主任

第一次國科會-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訪問研習會紀實
(第十五卷第一期-會議紀實)
摘要
 在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法國海洋研究院所簽訂的雙邊合作備忘錄的架構下,雙方達成在2005~2006年期間共同主辦四次互訪研習會 (Workshops)。本次參訪為第一次舉辦,由法國主辦,主要活動包括:參加由IFREMER在巴黎所主辦的Standardisation in Seafloor Observatories研習會、參訪位於法國東南海岸Toulon的地中海 (Mediterranean) 中心及西岸的Brest中心。

作者:劉金源/ 國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