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九十年四月廿四日,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售我八艘傳統柴電潛艦、十二架長程定翼反潛機等武器。民國九十三年下半年度,行政院正式向立法院提出「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長程定翼反潛機及柴電潛艦」三項重大軍是採購案,預算需求高達新台幣六千一百零八億元。此三項軍購案引起國人高度的重視,其中又以軍售金額與潛艦國造等二項議題引發各種不同的看法與討論,本期刊亦曾分別於九十二年三月號、九十三年四月號等就『潛艦國造』議題,刊載了數篇專題論文,進行研討。然而,若撇開預算與潛艦國造等政治議題,專就軍購案的實質採購內容,不難發現水下作戰議題,乃是此次軍購案的主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已經證明了空中武力完全可以殲滅海面艦艇的宿命,即使像配備有強大火力的日軍大和艦,亦難逃軍機攻擊,永沉大海的命運。因此,現代化海軍的發展可分為兩種,一是發展具有絕對空優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一是發展具有高度隱密性的水下攻擊載具。於是,國軍在完成二代戰機與戰艦的建軍後,水下作戰能力的提升儼然成為我國下一波的主要建軍思想。再者,我國的高經濟發展是有賴於通行無阻的海上運輸,因而與水下作戰議題息息相關的海軍護航作戰與反封鎖能力提升,更是刻不容緩!。然而,花大錢購買船堅炮利的武器,是否就代表了戰力的提升?所謂戰力乃是武器火力乘上倍力因素。今日,我們不只要採購新穎的武器,更要促使倍力因素達最大值,方能發揮最大的戰力。倘若倍力因素為零,則再好的武器亦發揮不了效用。而對於水下之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
Warfare, ASW),由於偵潛裝備的效能受海洋環境影響至鉅,舉凡海底地形、地質、水文、海流等情資均須特別詳盡與精確,方能有效發揮反潛戰力。因此,英國皇家海軍戰爭學院嘉德納教授在其反潛作戰一書中特別指出:「如果海軍軍官對海洋環境的物理特性不夠瞭解,將注定反潛作戰的失敗命運」。據此,本次專輯議題乃訂定為『海洋環境與反潛作戰』。
在本專輯中,將刊登一篇專訪與七篇專文探討『海洋環境與反潛作戰』議題。在專訪部份,我們訪問了國科會國防科技學術合作協調小組執行秘書萬其超教授,請其暢談國科會對於國防科技研發的政策。在專文部份,則分別就『台灣周邊海洋環境對聲波傳播之影響』、『台灣周邊海域水文及洋流特徵』、『台灣周邊海域環境噪音之特徵』、『快速量測海床沉積物聲學與物理性質之新利器』、『南海海域海洋環境與聲納偵測距離特性分析』、『海洋環境變化對於反潛戰術之影響』、『AST-Sonar及A.U.D.I.水聲系統於聲納訓練及水聲發展之應用』等七個議題,探討海洋環境之水文、洋流、海底底質、環境噪音等變化對於艦船聲納以及搜索戰術之影響。相信透過本次專輯的拋磚引玉,能導引國人對於『海洋環境與反潛作戰』議題的認識,也期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之士加入此行列,共同為我國的水下防禦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