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之重點是光電科技在海洋開發之應用;有鑒於海面、水體與海底均為海洋立體空間開發應用之範疇,因而主題包含有水下通訊、海底地震儀及光波遙測在海洋生物資源之應用等,玆向各位讀者說明每篇文章大要:
1.洪賢昇、蕭煌耀、簡永烈,「應用於水下通訊的空時域信號偵測器」:本文係針對水下聲傳數據機介紹近年來水體之空時域信號偵測器之發展與應用。此一偵測器係使用水中感音陣列裝置的接收訊號,經過盲蔽波束構成器的空間濾波及決策回授等化器的通道等化而得。
2.李昭興,「海底地震儀在地震監測的應用」:本文將介紹近年來海底地震儀之原理設計、發展之成果,以及應用於台灣週邊水域之新發現。
3.李明安、廖正信,「光波遙測在生物資源開發之應用-以東北部海域燈火漁業為例」:光波遙測資訊可監測廣海域海面溫度鋒面、湧昇與渦流區的實時間動態,藉以掌控漁業生物資源與漁場位置變動特性。本文除說明光波技術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之應用外,並以台灣東北部海域燈火漁業之生物資源為例,探討由遙測環境徵候對該漁業之影響。
4.黃將修、黃國根、劉兆昕、陳明裕、孫啟光,「非侵入式光電倍頻顯微術在浮游橈足類研究上的應用」:本文中提及有必要利用非侵入式光電倍頻顯微術來從事更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以達到我們對橈足類生物學與生態學、發生生物學、3D結構、微行為等上的充分了解。
5.謝銘信、趙儒民,「水下獨立通訊系統之實現」:本文主要的目的在實現一水下獨立通訊系統,藉由水下通訊、訊號編碼、解碼、訊號處理的技術與機電整合的概念,將欲傳達的指令經由操控平台發射,由水下載具接收到指令後依其指令完成其動作。
6.J.
Rudi Strickler、Jiang-Shiou
Hwang、Ed
Malkiel、Joseph Katz、Alexandre Arnodin,「光學視訊設備研發以觀察野外現場的浮游動物」:此篇文章主要介紹以光學視訊設備深入研究有關海洋深處與湖泊深處的生態系,以及獲取有關浮游動物作為魚群潛在食物來源的更佳資料,作者研發許多能在野外現場觀察浮游動物的光學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