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生多起海域空難事件以及貨輪失蹤沉沒事件,如國華航空新竹海域空難、多起軍機失事墜海、華航及復興澎湖海域空難、花蓮一號貨輪失蹤、廣源輪沉沒等事件,再加上台灣地區每年漁船船難及漁民受難頻繁,可以說是我國海域災難事件不斷,急需建立我國海域搜救作業資訊系統以利海域搜救作業之進行。水道測量與水下搜尋的能量,長期以來由海軍負責相關之工作;然而近年來受到國防精實案之影響,人力上大為縮減,使得在相關工作發展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在政府極力發展海洋的政策之下,對於海洋資料更新速率要求,及海上緊急救難水下偵搜之需求愈來愈殷切,因此實有必要結合國內產、官、學、研各界能量,積極引導共同參與,期能有效配合海洋國家及海洋立國之政策。
中華民國海下技術協會曾於民國87年舉辦「水下偵搜打撈技術研討會」,參加會員團體頗多,成果斐然,結論有下:
(一)水下偵搜與打撈技術之建立,對發展及推動國內海下技術相當重要,發展目標應以實用為主,尤其應結合現有國內既有相關技術之能量與經驗(如中科院、工研院),強化整合積極推動,以落實「海洋產業」為優先。
(二)
為落實及建立海上緊急應變處理系統,應由相關主管機關支持合適單位結合產、官、學、研及國防單位,針對國內海下技術能力(如人力、相關儀器設備…等)現況進行調查評估,並建立網路資訊查詢服務系統,以提供相關主管單位決策及緊急應變處理之參考。
(三)中華民國海下技術協會結合國內產、官、學、研及國防單位,對國內有關海下偵搜與打撈技術現況資源能量進行調查,並評估規劃緊急應變系統之可行性研究,以作為未來決策之參考。
(四)水下偵搜與打撈技術人員之教育訓練,應結合職訓機關能量,以落實證照制度,提高工作品質及安全。
(五)加強與國外相關單位合作,提供技術轉移,同時整合國防單位、現有救難中心、其他相關單位建立人力、儀器設備等技術能量,並逐步建立資料庫查詢系統,進而完成水下偵搜與打撈緊急救難系統。
(六)為落實水下偵搜與打撈技術等相關能力之建立,研擬適當之執行方案,以加速建立海下技術與推動海下科技產業之發展及供相關機關決策之參考。
有鑑於此,本期季刊提出此專刊,主要目標在於能明確地給予政府意見,去報導國內外水下偵搜技術或相關案例,以期發展國內水下搜尋之測量技術;另外,亦提出建議討論如何能有效運用政府及法定力量,去整合國內現有的人力資源或相關單位,建立一個可長可遠,容易運作的水下偵搜緊急救難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