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九十年度第十一卷第三期
『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專輯』
目  錄 封面

「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 」專輯序言

潛水人員減壓症盛行率及其危險因子
從高壓氧醫學看台灣潛水的發展
專訪台灣鑛研公司黃董事長漢勇-談職業潛水員的技能素養和保障
潛水作業相關船藝
船體水下清潔作業簡介
水下作業通信方法
潛艦救援作業
半圓形防波堤之設計波力介紹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九十年度第十一卷第三期封面

「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專輯序言
(第十一卷第三期-序言)
摘要

 海下潛水施工能力的提升,正是拓展海下技術主要工作之一,如水下打撈、海底管線之佈設及常年維修,淺海油井鑽探、港灣或海堤工程,海洋環境、海洋資源調查研究等等,均需職業潛水作業密切配合協助!所以海下技術協會自80年3月成立伊始,就針對我國職業潛水作業的技術、安全保障、醫療急救體系的關心,以及職業潛水技能的提升訓練,作為重點推動工作。如今異常氣壓法案已經通過實施,以及後續潛水作業技術的提升與持續推展,和促進職業潛水勞工工會的成立,仍需全體國人與本會會員共同努力。

 基於以上概念!本刊特邀集編印此一專輯,如目錄表列的多篇文章,與大家共賞。最後要感謝本期各篇作者,使本刊得以順利出刊,謝謝!

 

作者:黃漢勇/台灣鑛研公司董事長   

潛水人員減壓症盛行率及其危險因子
(第十一卷第三期-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
摘要

 減壓症是國內異常氣壓作業勞工最容易罹患之職業病。不同異常氣壓作業種類,其罹病之危險因子及盛行率並不相同。由於國內過去並未有大規模之流行病學調查,故有必要就此問題加以探討並提出預防對策。本研究利用專家會議,修訂國際潛水警示網(D.A.N.)針對減壓症調查之問卷,於84年10月至86年6月進行潛水人員減壓症盛行率及其危險因子分析研究。研究方法除實際現場訪視外,並舉辦九場次體檢及潛水安全講習會,針對485名參加者實施結構問卷調查;受訪族群計有247名為職業潛水勞工、92名潛水漁撈人員、146名休閒潛水,另以郵寄方式取得43名科技潛水人員調查問卷(回收率86%)。經由問卷結果並查核醫院病歷資料發現,受訪者在受訪前過去一年曾罹患減壓症之盛行率,漁民組群為23.9%、職業潛水勞工為22.7%、休閒潛水組群為4%以及科技潛水人員為2.3%。另以受訪者一生中是否曾罹患過減壓症分為兩組,經由Student-t test篩選問卷中可能的影響變項,再投入以對數邏輯迴歸方法(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分析各樣本之危險因子;結果發現影響職業潛水勞工罹病的因子為工作狀況、平均下潛次數、年齡、水底工作時間、是否健康檢查、減壓頻率與減壓程序等變項;漁民組群的影響因子為B.M.I.>25、平均下潛次數、抽菸及年齡等變項;而休閒潛水組群的危險因子為是否定期健康檢查、沒有同伴潛水、無潛水記錄與一年下潛超過200次。科技潛水因樣本數與罹病率較低而未能發現顯著因子。為減少減壓症的發生,本研究建議主管機關、雇主及勞工應從1.作業流程2.健康3.教育訓練4.操作5.設備及6.環境等方面加以重視及改善,並落實安全衛生的勞動檢查。


作者牛柯琪/財團法人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

   何俊傑/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陳秋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從高壓氧醫學看台灣潛水的發展
(第十一卷第三期-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
摘要

 潛水是目前人類在水下最頻繁的活動之一,當陸上的空間不夠發展時,人類的一些活動會逐漸轉移到水域,所以潛水的活動會繼續頻繁下去。

 潛水依其目的可區分為休閒潛水及職業潛水;依潛水的方法區分,可分為水肺(SCUBA)、水面供氣(surface supply)、及徒手潛水(skin diving)等;依潛水的地方區分,可分為船潛及岸潛等;依潛水的氣體分壓區分,可分為空氣潛水、高氧潛水及混合氣潛水等等。無論何種潛水,其對人類身體生理的影響,都有其一定的程序,如果沒有依照其規則去進行潛水,必定會對身體產生危害。本人僅就從事臨床潛水醫學近十年來所見的現象,作些陳述,反應現實社會的現況,讓彼此都能更加努力,以對台灣的潛水做更完善的規劃。

 早期的海軍醫院,包括現在的國軍左營醫院及國軍基隆醫院,發展潛水醫學,對於台灣高壓氧醫學的發展,居功厥偉,功不可沒,也造就了國內許多專門人才。其次是空軍醫院發展航太醫學,包括現在的國軍岡山醫院,對於台灣高壓氧醫學的發展,亦供獻良多。其實各國高壓氧醫學的發展,大部份也都是由海軍系統的醫院為主軸來延伸。高壓氧醫學除了對潛水疾病提供醫療外,亦對一般臨床疾病提供很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在國外高壓氧艙的數目遠比國內多,廣泛地應用在一般臨床上的治療。但國內近兩三年來,高壓氧治療艙的數量,亦快速的增加,相對地一般臨床上的應用亦逐漸普遍。這也意味著潛水醫學更廣為人知與普及,其所附帶的好處,即潛水員將會受到更大的保障

作者:鄭文昌/中山醫學大學講師   


專訪台灣鑛研公司黃董事長漢勇-談職業潛水員的技能素養和保障
(第十一卷第三期-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
摘要

一、從龜山島的溫泉開發談起

 本刊這一期「人物專訪」,決定訪問從事深井溫泉開發的台灣鑛研公司黃漢勇董事長,咱們相約在「海下技術協會」會議室見面,由於黃董事長的公司專營溫泉開發,訪談就從溫泉開始。

 

問:我與協會曹經理前幾天暢遊了宜蘭龜山島,因為那兒有海底溫泉,溫泉噴氣口附近的海水顏色有淺黃、碧綠、淡青與深藍,襯著青山、白雲,配上裊裊的硫磺輕煙,真是美極了,想到台灣即將對大陸同胞開放觀光,那兒對大部分來自內陸的大陸同胞來說,一定特別新奇,也特別有賣點,您認為呢?

 

答:本人曾經潛水至龜山島海底觀察,最近也有報導說有人在該島的東側海面下二十幾公尺處發現一個直徑四公尺多的噴氣口,它剛好在地殼板塊構造銜接的地方,世界上這種奇觀相信是不會多見的。噴氣口附近海水的溫度達攝氏一百六十多度,靠近感覺很熱,離開溫泉水又很涼,所以,就像在洗三溫暖一樣,有這種經驗的人很少。個人認為,龜山島是一個很能吸引大陸觀光客、甚至世界其他國家人士的地方,他的海底生態景觀及生物相很奇特,如果有透明潛水船設備,讓不是會潛水的人也能夠到水下去看看,一定很有賣點。我們也可以把海底溫泉引到陸地上,供觀光客使用。


作者:許盛隆/ 榮民工程公司行政處副處長   


潛水作業相關船藝
(第十一卷第三期-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
摘要

 職業潛水作業多在海上或灘際,除充分瞭解個人潛水裝備為執行水中各項任務外,潛水作業的其他輔助裝備的認知及維護也不可忽視。為了能順利完成作業,簡省人事成本,潛水員必須對有關船藝及配備有相當的使用能力,職業潛水作業的關鍵技術在於水下作業的能力,然而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下,潛水員不可避免的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水面裝備的支援及整備的作業上,本篇針對職業潛水員依序介紹與作業有關的船藝需求包括:機具、索具、吊具、操舟等裝備使用、保養及所應注意事項,希望能增加從業人員的團隊實效與作業安全。


作者:劉復光/國防部作戰次長室中校參謀   


船體水下清潔作業簡介
(第十一卷第三期-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
摘要

 艦船在水下部位的船體及附著物,基本上可定期進乾塢進行清除,補充含有毒性成份之氧化亞銅船底漆,以防制海下污染物的附著。對於水下海生物污染狀況評估、防污(AF/AC)漆狀況、清理間隔、方法提供部份介紹。本文藉由不定期水下清理作業(取代乾塢清理),可提高整艘船的運作效益,此作業方式可節約能源,將航運費用減至最低。當艦船在水中進行海生物清除工作,可達成大部乾塢內除污後的成效,其明確的優點將在下面的段落中描述。


作者:劉復光/國防部作戰次長室中校參謀   


水下作業通信方法
(第十一卷第三期-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
摘要

 通信為命令發佈,消息傳遞,接放情報及作業指揮等重要途徑。通信的建立如人體之神經中樞,耳目口舌,非常重要。水下通信亦然,良好的水下通信可增加作業效率、減少作業意外產生。不管水面、水下建立良好的通信管道是完成作業整備的重要議題。水下通信通常可分為內部通信與外部通信兩種,前者如潛水人員經常所用之三種基本通訊方法為「視覺通信Visual Communication」、「音響通信Voice Communication」 及「繩索通信Linepull」等。後者如旗、燈號、無線電及記事板,均屬於潛水外部通信系統,潛水員或總監應視作業狀況,考慮整個過程中,使用什麼通信方式聯絡特別是混濁水域及潛水伙伴離失時,應該怎麼保持聯絡。


作者:劉復光/ 國防部作戰次長室中校參謀      

潛艦救援作業
(第十一卷第三期-職業潛水在海洋工程技術之應用)
摘要

 潛艦救難(Rescue)係藉由外力的協助將受困的人員自遇難潛艦內救出。潛艦逃生(Escape)是遇難潛艦人員在無外力的協助下自行逃離潛艦上浮至水面。兩者皆須倚賴救難逃生裝備的使用及經常性的組合訓練。俄國核子動力潛艦庫斯克號(Krusk)於去年八月十二日在北冰洋巴倫支海(Barents Sea)意外沈沒造成118員官兵罹難後,即引起各國廣泛的注意,除失事的原因外,最令注目的焦點仍在於如何救出倖存官兵。

 因此潛艦遇難發生,各國均提供最大救援的誠意,但須有統一的協調及指揮機構,才不致於徒有先進的救搜裝備,錯失寶貴的救援時機。台灣位處亞太航運中心,我國如能適時的提供潛艦救援能量,救出可貴的生命,無論成功與否,均會為此深引為傲。


作者:劉復光/ 國防部作戰次長室中校參謀   

半圓形防波堤之設計波力介紹
(第十一卷第三期-技術報導)
摘要

 防波堤之主要功能在於防砂禦浪,為適應各種嚴苛之自然條件及降低環境影響,具備消波、景觀、親水、魚礁、海水交換機能及適合軟弱地盤等特性之新形式防波堤,一直為港灣工程界不遺餘力開發之目標。由於防波堤直接面臨波浪之侵襲,其構造影響堤體之安定,並關係工程費之多寡,因此具有低反射性、減少越波及節省工程費之消波防波堤,尤為近代研發焦點。消波防波堤之波作用機制複雜且影響因素眾多,欲完全掌握其波壓特性並不容易,由日本所研發之半圓形防波堤為該國近年來新形式防波堤代表之一,具備多項現代防波堤之特徵,並有詳細波壓試驗分析,而發展出特有之設計波力計算方法,實為難能可貴,可供國內港灣工程界之應用參考。


作者:林東廷/台灣漁業及海洋技術顧問社正工程司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