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季刊
首頁 >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 八十九年度第十卷第二期
『水域搜救與打撈專輯』
目  錄 封面
寫在「水域搜救及打撈專輯」之前
海域搜救打撈業界之看法與建議
慈航天使-海鷗部隊任務性質及搜救裝備簡介
由美國貝爾直昇機公司的HELP談國內「水域緊急救難應變」之動員
由警察角色論現行我國海難搜救作業之探討
水下靜態目標物之搜尋、辨識與定位
水下搜尋技術之整合探討
蘇澳港防波堤沉箱之固結灌漿(下)
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八十九年度第十卷第二期封面

寫在「水域搜救及打撈專輯」之前
(第十卷第二期-序言)
摘要

 約略在一年前,陸軍空特部眼鏡蛇戰鬥直昇機失事於台中德基水庫。意外發生之後,鑑於先前國華航空於新竹外海空難搜尋的經驗,主事單位先嘗試從國內的專業團隊尋求奧援。在國內各研究單位和業者前後投入之後,終於順利將駕駛員和飛機殘骸打撈上岸。在這整個過程中,大部份國內所擁有的各型水下探測儀器都派上了用場,因此,也累積了不少的經驗。不過最重要的是有了一次全國團隊整合的工作經驗。在打撈過程中,除了適得其用的儀器重要外,人員的指揮調度也功不可沒。本專輯嘗試從這兩種角度來和社會大眾分析我國在水域搜救與打撈應有的儀器設備和人員組織及指揮系統。共安排以下幾篇文章:

1.海域搜救打撈之業界看法與建議,張明全。

2.慈航天使-海鷗部隊任務性質及搜救裝備簡介,曹威

3.由美國貝爾直昇機公司的HELP來談國內「水域緊急救難應變」動員,王兆璋、薛憲文

4.由水上警察角色論現行我國海難搜救作業之探討,吳東明

5.水下靜態目標物之搜尋、辨識與定位---以側掃聲納系統進行德基水庫直昇機殘骸之搜尋作業,田文敏、田文正

6.水下搜尋技術之整合探討,楊光哲、薛憲文

 希望藉由這次水域搜救及打撈專輯,讓海下技術協會的各個成員能一起呼籲政府重視水域搜救及打撈技術及專業團隊的培養與整合 

作者:王兆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所 副教授

   吳東明/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 副教授

海域搜救打撈之業界看法與建議
(第十卷第二期-水域搜救與打撈)
摘要

 爾來科技之發展,航空器及船舶之日趨大型化,使載客人數比例升高而一場海(空)難之發生,像是一場晴空霹靂,亦即是一場海上悲劇,其任務之急迫性、危險性,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作者張明全/本會訓練委員會委員

   亞太港灣工程有限公司潛水督導   


慈航天使-海鷗部隊任務性質及搜救裝備簡介
(第十卷第二期-水域搜救與打撈)
摘要

 空軍海鷗部隊係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一日 成軍,隸屬於空軍第四五五聯隊,早期曾使用C-47、PBY、HU-16等定翼機及H-5、H-13、H-9、HH-1H等直昇機。 民國七十五年全面換裝S-70C機,使用迄今。另於八十七年增購四架夜間搜救裝備S-70C-6機,具執行夜間搜救任務。

 海鷗部隊執行海上、陸地山區救援,災區空投補給,本島外島傷患運送及視導專機等任為主。

作者:曹威/海下協會專案經理     


由美國貝爾直昇機公司的HELP談國內「水域緊急救難應變」之動員
(第十卷第二期-水域搜救與打撈)
摘要

 去年筆者和中山大學海科院的幾位同事一起前往台中德基水庫,協助搜尋打撈失事的陸軍空特部眼鏡蛇直昇機。在現場有兩位美國貝爾直昇機公司(Bell Helicopter TEXTRON)的失事調查專家,Mr. J.Syslo及Mr. J.Schneider來台協助。他們兩位從飛機失事後不久就扺達現場,等待飛機打撈上岸後協助研判直昇機失事的原因。在打撈現場有機會和這兩位專家交換意見,同時也取得一份美國貝爾直昇機公司在美國德州達拉斯市區域的『直昇機緊急救援計畫』(Helicopter Emergency Lifesaver Plan,簡稱HELP)執行規範。筆者閱讀後覺得這份規範頗值得國內相關單位作為我們擬定水域搜救或其它大型災難發生時的緊急應變處理程序的參考。本文就其架構,探討國內對水域搜救可以借鏡的部份。


作者:王兆璋/中山大學海下技術研究副教授

   薛憲文/中山大學海工系副教授兼海洋地理資訊研究室主持人


由水上警察角色論現行我國海難搜救作業之探討
(第十卷第二期-水域搜救與打撈)
摘要

 自從淡水水上警察巡邏隊、保安警察第七總隊至水上警察局改制成立迄今,我國水上警察的發展可謂日新又新、突飛猛進。其間相關水上警察的法定任務、執勤海域、編制人員及船艇設備等均有所擴大發展,藉以有效因應未來海洋事務的多元化變遷。更由於我國係屬海洋經濟國家,對外貿易主要透過船舶急難救助事件亦將隨之增加。我國水上警察局係為保持海上治安的專責機構,對於海域急難搜救事務,勢難置身事外,故有必要先行瞭解國際海難搜索及救助事務執行現況,以備因應未來可能擔負該任務的發展。

  在本研究論文中,作者對於國際海難救助現況作一概括性說明,諸如國際相關海難救助公約、國際海上搜救組織架構、國際海難搜救通訊作業程序及日本海難搜救作業實施現況介紹等。且對於我國現行海難搜救作業實施情形等,亦作一番簡明敘述,其內容包括有我國現有相關海難搜救法規、我國現行海難搜救組織架構、現行海難搜救作業的通訊程序及我水上警察(原保七總隊)現行海難搜救通訊作業程序等。同時針對國內現行海難搜救組織及作業方式等,進行深入淺出的討論分析,期能提供些微建議,以有效提昇我國海難搜救工作的規劃功能及執行績效。另對我國水上警察未來發展方向、勤務實施模式規劃、警用船艇籌獲建造及人員設備預算發展計畫等,亦提供作者個人淺見,以為相關主管海洋事務機關研擬政策卓參。


作者:吳東明/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專任副教授    


水下靜態目標物之搜尋、辨識與定位
(第十卷第二期-水域搜救與打撈)
摘要

 水下靜態目標物之搜尋、辨識與定位是一項極為專業的工作,其過程需結合理論與現場實做二個部份,而含蓋之專業領域基本上可包括:海洋大地工程學、海洋地質學、物理海洋學、水下聲學、水下聲學儀器操作、定位與導航、影像資料判讀與處理等。此外,尚需配合精良與保養完善之儀器設備、良好之海況、恰當之海上載具(研究船)、精湛之航海與操船技術、以及研究人員豐富之海上作業經驗與堅定的意志,方有可能圓滿達成任務。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十七日陸軍所屬之AH-1W攻擊直昇機失事墜落於台中縣德基水庫。針對此突發事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所屬之海床探測小組,以側向掃描聲納系統,二度前往德基水庫,協助進行機體與破損殘骸(含機員)之搜尋、辨識與定位工作。本文將就側掃聲納系統之工作原理以及在本事件中之探測結果進行探討。


作者:田文敏/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

   田文正/前峰非破壞檢驗公司經理  


水下搜尋技術之整合探討
(第十卷第二期-水域搜救與打撈)
摘要

 水下搜尋(救)的技術有別陸上或空中之搜救,除傳導介質(水)會隨壓力、溫度、鹽度...等之改變,因而改變水中聲速之改變、聲波之折射、繞射...等,亦因光波在水中衰減迅速,所以除近距離外,幾乎無法使用光學儀器進行水下 探測或搜尋,所以現今水下搜尋之探測儀器幾乎多以聲波為主,以下便以國內外較常使用之水下探測儀器,來探討如何整合與應用,使期能有效達到適任適所之準則;並進一步嘗試探討國內處理類似水下搜尋(搜救)事件時可以採取的技術與程序。


作者:楊光哲/中山大學海工系地理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薛憲文/中山大學海工系副教授兼海洋地理研究室主持人

蘇澳港防波堤沉箱之固結灌漿(下)
(第十卷第二期-近岸景觀與保護工法)
摘要

 蘇澳港南防波堤近幾年來受颱風波浪作用造成多起沉箱破壞斷裂現象,嚴重危害防波堤安全及港區之遮蔽效應與安全靠泊,八十五年蘇澳港務分局曾針對南防波堤損壞原因,做深入探討並提出改善方法,認為蘇澳港防波堤產生的七種破壞情況,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下列三點。

(一)原始設計外力考量不足造成沉箱之位移、擠壓及震動,引致沉箱內級配料的壓密沉陷而使沉箱壁被動土壓滅少,海側沉箱牆之厚度不足以扺抗波力,因之沉箱牆版容易造成震動而破壞。

(二)受地形與防波堤佈置的影響,造成波浪集中,加速防波堤之破壞。

(三)混凝土之骨材隱含有潛在性鹼骨材反應,使結構物具有潛在膨脹性的危險。 


作者: 陳圭璋/交通部運研所港灣技研中心副研究員   

 

若欲索取詳細資料請參閱出版物訂購單或來電洽購,季刊每本售價新台幣200元
   連絡電話:02-87716708 黃郁媚小姐